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9章 红娘好难当51
    51

    三天之后, 莉迪亚答应了威克姆先生下一次的舞会邀约。

    这件事情还是凯瑟琳告诉玛丽的。

    趁着天气好, 玛丽一大早来到了梅里顿的客店——霍尔主编认为走邮政路线寄信稍微有些慢, 所以直接托人将连载着《连环杀手棋局》的新一期《海滨杂志》样刊带给玛丽。

    而玛丽也把之前整理好的新连载思路写了个梗概,装在信封里,请来者再将信件托付给霍尔主编,为的是询问他对下一个连载的思路意见。

    在十九世纪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作者完稿之后, 再将稿件寄给编辑,等待是否过稿的消息。

    这样的好处在于, 所有的创作权全部在作者的手上, 是作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至于刊登与否, 则是创作之后的另外一个程序了。

    但在二十一世纪,一部分出版社或者杂志社的编辑, 更倾向于率先阅读作者的大纲和样章,与作者及时沟通, 先签下作品版权再让作者创作的合作模式。

    这是创作过程对市场的妥协——编辑的绩效考量完全在于读者的多寡,以此为角度来干涉作者创作,多少能保证一些作品的商业价值。

    站在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讲,玛丽并不完全赞成这样的方式。

    如此工作, 自然是能保证出版的文本是读者喜爱、杂志社能够拿钱的, 却是完全将文学当成了商品看待。作者很容易丧失自己的思考、自我的表达, 将本身的创作动机完全凝聚在金钱上。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这种合作模式既能加快编辑审稿的效率, 作者呢, 也能获得来自编辑的专业建议,是个双赢的方案。

    玛丽现在的创作动机也只有金钱一词。

    她也不是没幻想过自己能成为巴尔扎克、司汤达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大文豪——做梦还不行嘛。先不论其作品能卖多少稿费,单单是名留青史一词,对于玛丽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来说就已然是莫大的诱惑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没钱吃饭,哪儿来的力气创作?玛丽觉得自己还是专注现实,保证自己能够依靠稿费经济独立后,再想如何创造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吧。

    所以她还是选择了二十一世纪的合作模式,先把剧情梗概交给霍尔主编,让他站在经验丰富的编辑角度上一些建议,增加过稿几率。

    把信件交给负责跑腿的青年后,走出客店,玛丽回复凯瑟琳“莉迪亚答应了威克姆的邀约,那不是更好吗,我马上又有五顶崭新的帽子啦。”

    凯瑟琳“……”

    陪同玛丽的凯瑟琳几度欲言又止,她犹豫片刻,才小心试探道“你是真的觉得威克姆会提出私奔这种荒唐事吗,玛丽?”

    玛丽勾了勾嘴角。

    “你要是和莉迪亚一样不信,”她说,“我也没办法。”

    “我信。”凯瑟琳轻声说道。

    这换来了玛丽讶异的目光,向来没什么存在感的四妹继续开口“你能帮助专业的侦探破案,而且都连载推理小说了,鉴定一个人的品性总比描写谋杀案简单吧。”

    “这不一定。”

    虽然凯瑟琳是在夸赞自己,但玛丽还是摇了摇头“现实中的人心远要比虚构的角色更为深不可测。”

    不过,凯瑟琳这番话倒是着实让玛丽有些惊讶。

    在原著中,凯瑟琳这位班纳特家排行老四的妹妹,给玛丽留下的印象就是……没有印象。

    而现实中的凯瑟琳基本也是如此,她没什么主意,也没什么爱好。因为年龄和两位大姐差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