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27章 夺取大桥
不低于500毫米,也就需要装更多的炸药。

    因为更加笨重,投撒的难度更大,所以西骆沙陆军装备了专用的布雷设备,比如火箭布雷车。

    当然,迢曼帝国与西骆沙的反装甲地雷可以说各有千秋。

    对伊拉克而言,显然不会在乎这些地雷的特点。

    其实,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还通过沙乌地等波沙湾南岸的产油国,获得了一些梁夏帝国的反装甲地雷。只不过,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梁夏帝国的反装甲地雷很一般,性能算不上突出。

    在北岸突击的装甲部队,不但受到了伊拉克军队的威胁,还有后勤保障的问题。

    在连番的火力打击之下,希纳菲耶的伊拉克军队一直没有发起具有威胁的反击行动,始终没能攻上桥头堡。

    在最为重要的地面战场,也就是大陆战场这边,帝国陆军依靠的不是地雷,而是高达数千千米的战略纵深。

    此外,从战略的角度看,帝国陆军只是在开战的初期以防御为主,在稳住战线之后就会发动反击。

    可见,通过布雷来阻击敌人,必然会在反击阶段给自己增添麻烦。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更重视扫雷能力。

    除了采购与装备打量性能先进的扫雷装备之外,帝国陆军还通过投资方式,研制了一些非专用的扫雷装备。

    这一轮凶猛的轰炸,直接挫败了伊拉克军队的士气。

    他的这个举动,还给丁镇南制造了一个小麻烦。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温压弹。

    这种通过高温高压来产生范围杀伤效果的弹药,在最初的时候是用来扫雷,即爆炸产生的高压能引爆地雷,从而能够一次性扫清整个爆炸区域内的地雷。只可惜,要产生足够高的压强,温压弹没法做得太小,无法做成炮弹或者火箭弹,因此首先提供给空军,制成了航空炸弹。

    在测试的时候,空军才发现,温压弹非常适合用来对付坚固掩体内的敌人。

    在第17313机步营,就有一个工兵排,配有几台扫雷车,主力是3台由bz-68改造来的火箭扫雷车。这种扫雷车通过火箭来牵引抛撒爆破索,再用爆破索引爆地雷,清扫出能够让坦克战车通过的安全通道。

    可问题是,一个排的工兵实在太少了。

    至于让海军航空兵提供支援,通过投掷温压弹扫雷,哪怕海军攻击机能够搭载与投掷温压弹,暂时也没法安排。

    当时,几乎所有攻击机都在北岸,为空中突击部队清除障碍,并且掩护第171装甲旅向希纳菲耶突击。

    结果就是,到中午,第17313机步营距离希纳菲耶都还有差不多15千米,一个上午只前进了几千米。

    因为承担接应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的重任,掩护运送物资的保障部队,所以第17313机步营不敢轻装冒进,只能老老实实的稳步推进,为跟进的后勤保障部队开辟出安全通道。

    其实,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并没安排第17313营突击希纳菲耶,更别说协助特种部队夺取与控制幼发拉底河大桥。

    在北岸突击的装甲部队,不但受到了伊拉克军队的威胁,还有后勤保障的问题。

    在连番的火力打击之下,希纳菲耶的伊拉克军队一直没有发起具有威胁的反击行动,始终没能攻上桥头堡。

    其实,在天亮之后,第171装甲旅因为需要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油,不得不停止前进,直到中午才完成补给作业,再次出发已经是下午2点过了,所以到傍晚,先头部队才赶到希纳菲耶。

    所幸的是,丁镇南早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