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021 又和袁崇焕碰头了】
然,在这段历史中,老杨早已经被韦爵爷挤走滚蛋,现在山海关的总兵是吴襄吴大人,韦爵爷二夫人吴雪霞的老爸。

    一切都会稍微不一样,但不变的是,大势所趋没有变。

    当然,韦宝还是不怎么喜欢袁崇焕的,不光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

    韦爵爷对于袁崇焕的军事水平也不怎么认可。

    就原来历史上的宁远之战来说,

    努尔哈赤是不是死于宁远之战的炮伤这个有待斟酌。

    毕竟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还生龙活虎的做了很多事,且硬是脱了八个月才死,这不太像是一个身负重伤之人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且就算是,也不能就此得出袁崇焕的军事水平很强这个结论。

    至于袁崇焕的军事水平如何?

    韦宝可以很轻松的去推测,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袁崇焕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两次防御战的重大胜利,以及之后的北京城保卫战险胜。

    而在此之前,袁崇焕作为一个敢言兵事的文官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他亲自游历边疆地形、亲自下到基层慰问老兵,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了解真实的战场情况。

    并在跟随孙承宗的这几年,学会了适用于小规模防御性战争的策略。

    并在之后的宁远之战和宁锦大捷得到充分的实战考验。

    很可惜的是,在袁崇焕还未来得及形成大规模跨区域协同作战的军事素养前,皇太极的铁蹄就已经踏破长城直捣京师。

    用残酷的现实打碎了崇祯五年复辽的美梦。

    于是,袁崇焕便成了这梦碎之后的清算。

    所以从这些看来,韦宝不难得知,先不说袁崇焕的军事水平,至少袁崇焕是个一个有胆识有魄力,亲力亲为肯办实事的能人。

    至于他的军事水平能不能像过去从无到有那样,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无法改变,结局已是必然,那么过程就不那么重要了。

    说袁崇焕是一个善于包装自己,又善于抱大腿的政客,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一个优秀军事家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熟读兵书,更多的则是战火中的历练。

    而这种历练,不是很多人可以完成的。

    这种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的牺牲,巨大的挫折,血与火的浩劫,生与死的考验。

    完成这种历练,需要坚强的意志,好的头脑,以及能够死里逃生的运气。

    这点毛文龙倒是完成了,但袁崇焕没有。

    对于袁崇焕而言,成为货真价实的名将,路很艰苦,几率很低,几乎和中彩一样,需要千锤百炼。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欺世盗名的“边才”则容易得多,只需要读几本兵书,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说几个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专业名词,引用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发表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见解,写一写自己都不太信的奏章,忽悠忽悠上级,包装一下自己,足够了!很多事情,价值取向不同,走的路也不同。成为军事家太难,不但到基层要吃苦,搞不好把命都丢掉,毕竟深入敌后有风险,打仗会死人的。成为“军事家”很容易,听几个老兵忽悠一下,再花点功夫包装一下,或者花点钱抱一下大腿就行!你会选择哪一个?袁崇焕自然而然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他最大的能耐,就在这里,在于包装自己,简单的称呼为忽悠。无论是最初对江日彩,还是侯旬,都是这般。他能让御史推荐自己,固然是因为跑部钱进的功劳,但是,没有足够的包装与自我包装,这些御史是不会推荐他的。不管怎么说,从没有去过边关的袁崇焕,把自己包装的能够让御史推荐他,也是一种本事。袁崇焕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