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6章 七进七出
    汲黯离开了,而且汉武帝也是摇着头表示不可理解。

    满朝208位文物朝官,偏偏我不选前面先帝的几个老臣,确是选一个倭瓜长相的汲黯。

    倭瓜?就是长相奇形怪状,没有固定形态的一种褐皮甜瓜。

    味道很好,但是长相难看。一般在湖北地区沼泽湖边田野生长。

    一种野地植物。蜜瓜的祖宗。嘿嘿~!

    其实汉武帝还不清楚,他的很多关键的举措,使得他名垂青史的一些伟业,其实都是来自贤臣们的一种建议,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对汉武帝时期有重大作用的一位,就是他汲黯。

    人看其才,不取其貌,何况这不是选超女,要那么好看颜值?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之前为了保护刚登基的汉武帝的政权,曾经主张与匈奴和亲。

    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在我举荐后,有功业才被汉武帝召拜淮阳太守,最终卒于任上。

    说到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汲黯的先祖,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的保举,汉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因、为官清廉刚正,被小人忌惮是好事,但是往往贤臣一旦有点疏漏,就会在任上丢命丢官毕竟小人们反咬时带着剧毒的。

    汉景帝死后,太子刘彻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当初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汉武帝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后来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汉武帝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从这些细节来看,汲黯确是系有才华,而且为人清廉,爱民如子。其实敢假传圣意的臣,系非死不可的。

    汉武帝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其实皇帝不是不爱才,毕竟满朝官员不得乱来,一群小人看着不处罚他的过失,也会闹腾以此为借口

    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汉武帝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汉武帝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有人说自古贤人多磨难,就是在这体现,其实做小人很容易,拿着自己的俸禄,没心没肺的不出头当那个出头鸟,这样的人,这样的官谁都可以当到退休。

    可是汲黯这样的好官,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毕竟他的才华挽救和奉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官道

    这也是上下五千年,做恶人,能瞬息秒变,但是做好人系一身磨难坎坷,就看孰能坚持到底了。

    这就看岳飞,杨家将是怎么死的就可以。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这件事汉武帝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