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5章 愤青汲黯
    在我把刘彻手里的一本《汉皇法典》拿着,一条条的指出其中的问题时,汉武帝二十分钟后已经是背脊出汗了。

    “这些该死的朝臣,把朕真的在退向民贼毒夫的位子上去,这样的刑律比前秦的律法还要残酷,太傅贤弟你烧了它,烧得好啊。”

    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贤德的君主,不是用说来彰显功德,而是用做来体现伟业,所以武帝要重新请儒生来一起编撰和修改我的初稿,而不是我一家独断。”

    汉武帝刘彻此刻才弄明白了对象,之前让一群朝臣来编写,岂不是什么对他们有利,他们就怎么编写?

    随后这本法典岂不是成了他们一家的法律?

    在武帝的书房外来了张汤和丞相窦婴、许昌、田鼢还有太尉大司马霍光。

    他们系来投诉,我烧了法典的。

    我也是摇着头不好说什么。有句话用来形容一群人叫:愚者自愚。

    解释的话就叫做:猪一样的货,自己还不觉得自己很蠢。

    相反他们一群人还以为把别人踩下去,自己就彰显了本事和公德。

    不过历代封建王朝,从不缺少这样的人,而且从秦皇到汉武以至于到满清民国这样的一群心机婊小人物层出不穷。

    而且很多开始入朝还很不错的,有自己做人主张的官员,混得久了也圆滑了,和这些鼠辈也是同流合污,毕竟有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还管百姓苍生干嘛?

    还不说那些更趋炎附势的文官。

    武帝:“让他们回去,我这里不需要他们了。”

    于是十几个重臣都退了下去,一路上也是奇妙莫名在哪里议论

    “武帝,我想找你要一个人。”

    吃着茶糕的汉武帝,把一块米糕递到我手里说:“吃饱肚子我们慢慢聊,和贤弟说话就是对路。”

    “这是卫子夫皇后做的桃花糕?”

    刘彻也是一愣:“这你都吃得出来?”

    其实这种用花瓣做茶糕的手法,还是我在平阳公主府养伤时和卫子夫闲聊时说到的。

    这个汉代哪里会有此等做法?

    我不想提到皇后和我曾经同屋七天,相守七日的事实。

    这样的信息若是传出去,对武帝的颜面不好。哪个皇帝喜欢有绿帽子新闻的?

    “说,贤弟要哪个美女,宫中我身边的,除了生了孩子的,任何女人我都可以给贤弟做老婆。”

    我差点跑掉

    这在任何史册上系不敢有官吏记载的。

    除非他比司马迁还不怕死。

    “我是想要一个叫汲黯的人。”

    “嗯?这人脾气不好,像是炮仗一样的个性,在我父辈的时代就是个说话很冲的人,我怕他在朝堂和一群人搞不好,我把他派到外省去做县官去了。”

    注解:汲黯jiàn (-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时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后被汉武帝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俗话说的“愤青”就是从此人身上来的。

    他就系愤青的鼻祖,系一些看不惯现实一群**官僚的手法黑暗,喜欢说很多过激语言的队伍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

    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