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七章 民主党的二五仔
却赢得商界和媒体的支持。打那以后,威尔基就认为罗斯福带领下的民主党已经偏离了传统的政治路线,变得越来越反商业。最终决定脱离民主党,以黑马的姿态加入共和党选战。

    最初,因为威尔基的从政经验接近为零,其竞选班子也颇为业余,被人戏称为“乡村俱乐部”。他“外来户”的身份也让许多老共和党人颇为嫌弃,像范德比尔特这样的老牌共和党家族甚至都不曾将他放入考虑的名单之中。

    如果共和党代表大会是5月25号而不是6月25号举行的话,威尔基是铁定败选。但是随着希特勒的装甲大军横扫欧洲,法国宣布投降,英国缩回岛上挨炸弹。他本来与主流民意格格不入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帮了他大忙。

    这个时候,尽管大部分民众仍然反对美国参战,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对英国的援助。人们也都认为,此时美国需要一个具有外交智慧的总统,而这恰恰是杜威和塔夫脱的软肋。

    杜威过于年轻而且缺乏外交经验,他的“不干涉”政策有点两头不太好。而塔夫脱又信奉孤立主义,两人均不能满足战争时期人们对总统的要求,只有是一贯主张抵抗希特勒,援助英国的威尔基符合他们的期望。

    杜威原本希望在第一轮投票中拿下超过400票,一举奠定胜局的,结果只拿到了380票。之后的几轮投票中,威尔基表现非常活跃,不断攻击杜威的外交软肋。现场的代表们开始高呼“我们要威尔基”,场外的声援电报也如潮水般涌入,数量达到了惊人的百万封之多。

    在这个紧要关头,杜威从政经验不足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迟迟没有拿出有效的反制办法。只能眼看着威尔基的得票从105票、171票、259票……一路涨到655票,最终被威尔基翻盘成功。

    约翰有些纳闷,这么一个牛人,他前世怎么会从来没听说过呢?仔细回忆了半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威尔基是谁了。

    这位温德尔-威尔基不就是那个建议宋美龄访问美国,向美国朝野宣扬中*民抗日决心的罗斯福特使吗。约翰前世在一些关于1942年宋美龄访美的历史资料里见过他,据说他和蒋夫人还传过绯闻。

    现在约翰明白共和党输在哪了。候选人威尔基自己就持国际主义立场,在对外政策上跟罗斯福差别不大。单单比拼国内政策,毫无政治经验的威尔基又哪里是当了八年总统的罗斯福的对手。

    从某种角度上说,希特勒真是个竞选好帮手啊。前一阵子刚把丘吉尔送入了唐宁街10号,现在罗斯福又要沾他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