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唐残》正文 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来治理初无别(中
多人会发现

    自己的臂膀真变得粗壮起来了。以至于他在兄弟间的藉此私下聚会中,很是扬眉吐气式的掰赢了几次腕子。

    到了这个阶段尚且没有被汰选下去,他们就是一名可拿比普通正卒略高基本薪饷的投掷手;可以紧跟在那些掷弹兵,老掷弹兵的身后,而随即准备接替和补充他们位置。而不用再轻装背着装弹的筐子亦步亦趋其中。

    因此,作为模拟实战的骚扰训练,也比原来适应性的强度更上了一层楼。

    需要他们在相对整齐的列队行进之间,同时接受没有尖头的箭矢散射和刻意迎面扬起的沙尘,土块投掷,木棍敲击;甚至是小队骑兵虚张声势的骚扰;而依旧可以把自己手中的弹体相对稳定的投出去,而不是失手掉在地上。

    只有以将近八成的成功投掷率,熬过了这个阶段之后,才可以被称得上是一名标准投火队的掷弹兵了。作为每营都尉所亲自掌握的骨干序列,他们要不但能够站在前排顶箭冒矢的投弹击敌,也要能够近身之后操起家伙冲阵杀敌。

    至于更进一步的老掷弹兵,那是一种日常状态下无法企及的特殊荣誉和身份;只有在战场中多次临危不乱的杰出表现之后,才有可能得以冠名。

    因此,这一次也是王审知在太平军投火队序列中的初阵;以队和火为单位加强到山南地方的武装工作队中去,以便在相对低强度的镇反工作和地方冲突当中,完成基本的实战试炼。

    相应的表现和成果,也将决定他们此后被挑选前往的军序所在;比如拥有“常从”称号的第一军或是被称为“叱飞”的第二军,都是让人希翼的首选对象。然后,才是水军为主的第五军……

    只是,这山南东道境内的具体情形;又与遍布高山大峡与江河交汇的荆南,丘陵水泽绵延的湖南、江西,或是山地起伏唯以大江富聚的两岭,乃至是地肥水丰富饶多产,却民风、军伍相对孱弱的江东两浙、宣歙,有所不同。

    更多带上北地彪悍、凶竣、保守的色彩。更兼比起开化较晚而相对地寡民疏的南方各地,这里人类开发和聚集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夏禹时代。

    而到了祖龙统一六合之后,这里就是天下最大的冶铁中心了;在两汉交替之际,南阳郡更是成为汉光武崛起的帝乡所在。南阳著名的水利工程楚堰,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古老农业灌区。

    诗仙李白在游历过程所做的《南都行》中赞到:“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因此,在这里世代生聚下来的世家大族,累世门第的天然基数和影响力,也远不是南方那些州县可以相提并论的。虽然,历经中唐以来的动荡患难,已经消亡和败落了不少,但是剩下来的也无不是保守顽固派中的硬骨头。

    他们也比东南、两岭沿海或是沿江那些商旅成风的州县更加保守。虽然对于更替无常定数的藩帅和地方官府的支持力度有限,但是一旦太平军触及到他们世代把持乡里的根本利益,反弹和抵抗起来也是格外的激烈。

    所以,在这里所进行相应镇反和清理工作,随着越往北推移,越是靠近传统南阳盆地的腹心所在;遭遇的阻挠和反抗力度,也是随着敌我伤亡比率与之俱增的;

    以至于常常要零敲碎打的出动投火队,甚至是样子队的编制来加强到相应的序列中去,才能敲开相应死拒坚守的固垒/坞堡。这处丁平庄就是其中之一,庄子的主人可上溯道乾元定难第一功臣郭子仪。

    出自其第七支郭曙一脉,曾任司农少卿,后在朱泚之乱中立有战功,擢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封祁国公。因为监临五朝的(郭瑷与升平公主之女)郭太后失势,而迁居到南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