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六三节 敌袭
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手持塔盾的士兵走在前列,掩护紧跟其后的长刀手。他们步伐稳定,行进速度不算快,前后配合默契,显然经过多次演练。

    骑兵没有急于离开,他们在统领的指挥下分成左、右两部分,沿着步兵阵列散开,形成两个快速战斗群。

    这样的排列不难理解,不外乎重盾手掩护步兵从正面突击,骑兵从两侧骚扰,寻找机会扩大战果。只是天浩对此并不看好,北方蛮族与白人之间的战争延续了数千年,彼此有什么底子都很清楚,双方都在寻找获胜之法,谁也不会呆板到白白送上人头,一味被动挨打的地步。

    白人战阵没有继续推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很精明,他对这个战场很熟悉,没有进入蛮族守军的弓箭射程。天浩站在城头,看着白人士兵有条不紊完成最后的集结,根据旗号指示进入各自的位置。火枪兵分为三队排列,正前方的长戟兵把枪尖放平,有些人的手在发抖,却没人后退,他们放下金属面罩,整体气氛变得紧张沉闷。

    在他们后面更远的地方,牲畜与拖架之间的挂钩被取下,安装在木制拖车上的火炮排成一条直线,工兵们挥舞锄头在地面挖出土坑,嵌入车轮,前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沙包夯实。炮手们拖来弹药车,从木箱里取出一枚枚圆形的实心炮弹,垒砌在火炮侧后方,与成桶的火药摆在一起。

    天浩立刻看懂了双方指挥官的意图————无论蛮族还是白人,均以远程火力作为己方安全保障。白人庞大的兵力尚未完全展开,强悍高效的突击部队很容易在这种时候取得战果。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以区区四千人对付数万名白人显然过于儿戏,但这是短时间内能派出的精锐部队。何况锁龙关前空间有限,守军虽然占据地形优势,重型弩炮却比不上白人密集猛烈的火力。

    双方各有优势,就看指挥官临场发挥与应变能力。单纯以数量为依据判断胜负很愚蠢,天浩相信三名统帅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现在同样在观察战局,等待投入后备部队的最佳时机。

    贵族与统领们都是军官,所在位置与普通士兵拉开距离。天浩转过身,发现一名熟识的统领站在旁边,于是低声问道:“白人每次进攻都有这么大的规模?”

    那人摇摇头,眼睛盯着城外,神情有些紧张:“他们以前进攻的规模最多不超过五万人。我指的是批次进攻。人数最多的一次大概三十万,一般情况也有二十万。”

    地形限制了进攻人数。

    锁龙关只有一道门,两侧均为陡峭的山崖,连绵上千公里,没有任何一处可供攀爬的缓坡。这种罕见的极端地形为蛮族守军提供了天然防御便利,却也限制了军队出击————所有蛮族战士只能从城门出入,白人只要在城外设置观察哨,就能把一切动静看得清清楚楚。

    同样的道理,如果白人实力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封死锁龙关,任何野蛮人不得踏足南方大陆。

    正因为如此,白人军队不会舍近求远,从远离城门的位置发起进攻。毕竟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有限,无论如何也难以炸平整片山崖,何况火山岩是如此坚硬,没有开发出更具威力工业化武器之前,白人只能止步于锁龙关。

    以锁龙关正门为核心,五万白人军队足以构成严密的攻击阵列。

    当然,更多的兵力同样可以列阵,只是没那个必要。而且战斗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尤其是战阵前列一旦防御崩溃,导致蛮族突击部队冲入阵中,整个区域布置立刻混乱,到时候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发挥作用,真正是败如山倒。

    白人将领精明,蛮族统帅一样不含糊。双方是多年交战的老对手,都很清楚彼此的底细。

    重步兵加快了行进速度。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