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百零三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两章合一)
    宋九族人怕的是最质朴的东西。

    如若这些百姓是被有组织的召集起来,被带领着喊:恭祝大人高升,他们还差一些。

    整景嘛,和福生走南闯北见识太多,知晓哪里都爱整那套虚头巴脑的。

    但这些人是自发的来了,这东北大冬天的路不好走,从乡下还来了不少村民,脸上带出的是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比如:

    大人,您走后,俺们日子还能不能好过啊?您说的那些话还能不能实现?

    眼神中那种带着期盼的不安,那么的真实。

    像极了他们这伙人逃完荒,在城门口,听说要被分开时的无助。

    像极了宋福生高中进士要去外地,家人们既感到高兴又担忧会不会被扔下就此分家。

    这不嘛,宋福喜他们这些汉子就在笑着说,三弟是真不容易,甭管在哪里,哪里都有一群指望他的人。

    逃荒那阵,一点经验也没有,怎么走,向哪走,到底杀不杀人,他们当初就瞅福生。

    任家村被征兵和后头闹雨灾,全村都闹哄哄的,当福生一回来,全村人都看他。

    这回妥了,高屠户问:“会宁多少人口来着?小十万吧。呵呵,这一天天的,小三是真不容易,耳朵都得被好些人念通红。”

    宋阿爷的大儿子说,“这才哪到哪,还得去府城呐。”

    装载老太太们这台车里,是在边对百姓们挥手边说:

    “哎吗,我从来没有想到还能有今天。”

    王婆子说,她早就享受过自己是普通人,却因为是官员的家属而受到百姓敬重和跪礼。

    来会宁的第一日,她就感受过了。

    这些老太太们做梦都不敢想有如此高光的时刻。

    同时,即使没有文化,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来,心中也正共同慢慢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使命感。

    父母官的家人要怎么当,不能被惹急了,想骂街就叉腰骂老百姓啊,不能只借光不付出啊?

    而米寿他们也犹如第一天来会宁一样,发现姐姐宋茯苓露头对大家挥手了,他们也探头,车窗处露出好些脑袋瓜:天冷,快家去吧。

    米寿刚喊完,那老天就像配合他似的,毫无征兆的就开始落雪花,而且有越下越大的趋势。

    许多在街上开铺子家的小孩儿,以前天天看哥哥们下学站一排走,从他们各家的铺子前路过。

    爹娘说,这些哥哥们要随县太爷去大城池里念书了,他们这才鼓起勇气和大哥哥们挥手。

    这日,十里相送,百姓们在大雪天里送知县上任的一幕,被记录进地方志。

    秦主簿手冻的通红,亲自着笔记录。

    他站在路边,一会儿看车队一眼,一会儿看百姓们一眼,记着记着眼圈儿都红了,给自己感动坏了。

    尤其是声情并茂的写下大实话,写到那句:

    百姓真心相送官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赶紧走吧,终于走了,另一种恰恰相反。

    曾有一位知县,他任期不过短短数月,百姓们自发步行十里外相送,面露挽留。

    并且,秦主簿还在县志上记录宋福生的反应。

    写下宋知县不忍看百姓,从上车后,并未掀帘挥手告别。

    他写下:大人曾对同僚露过话,并不是告别,并未离开,而是更好的开始,让更多人有更好的开始。

    直到写下这番话,老秦才掉了泪。

    可是,大人,你都打算让那么多人有好的开始啦,您是不是忘记将我带走啦?我还没有发挥好,您就不给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