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零九章 两章合一
  给马老太都无奈坏了,怎么只隔了一晚上,小孙女又开始玩上别的了。

    真的,小孙女在她眼里,都快赶上熊瞎子掰苞米了。

    绿水弄出来后,就不怎么全心全意滤水了,木炭烧出来也再不管那一摊,连去瞅一眼都不会瞅。眼下让做吹风筒,又推给别人。

    不过,话说回来,小孙女到底是要干啥?怎么莫名有些期待呢。

    只看宋茯苓差点给房子拆了,本来就是危房。

    她先在两堵墙的最下面,抠了两个里外打通的洞,行为如耗子打洞一样。

    然后在房子外面,顺着洞口,用泥巴条盖了一个烟筒。

    直忙到天黑。

    搞得钱佩英都纳闷,不是要玩烤箱?怎么不像是烤箱?

    宋茯苓振振有词:“这破屋子多冷呀,你们又不会匀给我炭火盆取暖,也没人在这屋倒空给我搭铺热炕,我在屋里烧火堆又呛人。这么冷,往后烤面包多遭罪,我不得先盖俩壁炉取暖?”

    钱佩英本来想吐槽两句:别人去做什么,人家就直接去做。你可倒好,拐个弯,先管周边,先不能遭罪为前提。

    但是还没等吐槽呢,外面送粮的车、送瓦的车到了,并且打井的也来了,她就出去忙了。

    打井的人很是小气吧啦,带着七名手下进了“水房”,打井不让别人看,怕偷学技术。

    大伙:哪有空偷学?谁又稀得看?还怕你们发现俺们种蒜黄,偷学俺们技术哪,得捂好了。

    十日后。

    打井的队伍走了,大家伙有井水喝了。

    在这十日里。

    老太太们,以及老太太的儿媳们,为冬日没有新鲜菜,而努力储存大白菜、大头菜、萝卜、倭瓜,想在这个寒冬里,尽量让大伙的吃食能有些花样而努力;

    壮劳力们为取暖会用到的柴火、为这十五户人家能生活的更安全,拼了命的伐木,拼了命从山上共背下来300多颗粗树。三百多颗大树堆得高高的,堆的满哪都是;

    宋福喜这个临时木匠,带着几位更是称不上木匠的木匠,更是忙翻了天。他们不停地破开木头,做成木板子,然后交给汉子们做篱笆院子,做成高一米五的院子;

    老头子们更是在这十天里,怕打井工发现蒜黄的秘密,又很是心疼大蒜钱,更是卯足了劲一天八趟的去地窝子里伺候蒜黄,恨不得直接在里面搭炕住在里面看守;

    而小孩子们、包括半大小子们,是被胖丫坑的不轻。

    半大小子们除了晚上睡觉,天天守在几个木炭包前烧炭,一周后,存储木炭能堆满大半个屋子了。小孩子们是天天玩泥巴,十天才做出七个吹风筒,初步估计,他们还得再干半个月才能完工。

    完工后,据说,胖丫姐姐还有活要交给他们。你瞅瞅,他们虽小,但是多重要。

    还有一部分是高屠户、宋富贵这种脑子活的,他们是用新盖的大号土窑,烧那种宋茯苓无意当中烧出的土砖。

    他们用土砖给“辣椒基地”以及四个蒜黄地窝子里,都搭起了火墙。

    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继续奋斗,给十五户人家的房里,每家每户搭火筒子。他们的目标是:争取这个冬天,让家家户户烧炕、烧火墙、烧土砖炉筒子,屋里温度能在23度以上的气温里过冬。

    同时,这伙烧土砖的人,还在烧制土砖的空挡里,将辣椒基地的大棚早早地盖了起来。

    桃花那些姑娘们,用十天时间编的四张特大号草席子,特大号,极其费事,放在了盖大棚的特殊油纸上面。

    这样的话,辣椒基地,日头出来时,给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