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
这些年对自己这么看重,到了现在还对自己如此关切,身为人臣也的确是到了一定的地步。

    他笑着说道:“臣在兵部过得很好。”

    这倒不是王守仁胡说的,也不是有意隐瞒,而是他真的在兵部过的很好。

    至于原因,也非常的简单,王守仁的老爹是内阁大学士,一家子又这么的有威望,最重要的是他得到太子殿下的宠信。

    谁都知道他以后是太子殿下一定要重用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去给他穿小鞋?

    如果说有新起之辈根基不足,或许还会有人想做点什么。可是现在王家父子可以说是大势已成,人家老子是内阁大学士,你给人家儿子穿小鞋,那你还想不想混了?

    何况王守仁本身就是悍将,这几年大仗小仗打了无数,基本上全都打赢了。

    有背景就有能力,只要为人处世上不太过尖酸刻薄,基本上就是人人捧着。

    王守仁的为人处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他在兵部混的如鱼得水。

    事实上这一点朱厚照也是知道的,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好。今天正好你过来了,有一件事情本宫想和你商量一下。”

    朱厚照看着王守仁,笑着说道:“全国的军改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这个你是知道的。各地的文官也都推行了考成法,也算是卓有成效。”

    “不过本宫还是有一些想法。”说着,朱厚照看向王守仁,然后问道:“你对理学怎么看?”

    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朱厚照就没有再说话,而是静静的等着王守仁开口。

    事实上,王守仁对理学是很不屑的,这一点朱厚照不用问都知道。

    要知道王守仁可是心学大家,他要是对理学感冒,那才是有鬼了。

    有一件事情朱厚照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

    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与这一条相对应的,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龙场悟道。

    在前世,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

    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吧。”

    随后王守仁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在这个时期,王守仁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在这一世没有过这一段,虽然朱厚照也教导过王守仁一些东西,但是他已经有几年没在朱厚照身边了,他现在的想法是不是改变了,朱厚照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