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86、父与子2
  甘醇凉爽的酒水顺着咽喉滑入胃中,阎行的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看着与他母亲一样,小小年纪,身上就表现出的强烈秩序感的自家孩儿,阎行牵动了一下嘴角,再看不出脸上的变化。

    ···

    鄄城,曹军大营。

    “明公,末将束发从军以来,身经大小数十战,明白上阵杀贼,要的不是人多,而是上下一心。士卒根据优劣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是父子之兵,长兄在前,仲弟在后,前拒为子侄,后拒为叔伯,一军皆为宗族骨肉,便人人同心,胜则同进,败则相救,这样一来,虽然以寡敌众,也往往能够反败为胜。”

    “第二等是赏罚之兵,平日主将恩结士卒,人人感激。战时军法森严,士卒畏惧主将甚于敌人,鼓起不敢不进,金鸣不敢不退,正所谓兵无两畏,畏敌则不畏我,畏我则不畏敌,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几不殆矣。”

    “第三等是趋利之兵,逐利而来,利尽则作鸟兽散,善用兵者,只需避实击虚,纵敌有百万之众,旦夕可破也。”

    擐甲按剑的于禁精神抖擞,积极地向前来巡视军营的曹丕一行人讲解行伍之中的事情。

    曹操死后,群龙无首,刚刚继位的曹丕威信未立,军中大权多在曹氏、夏侯氏那班骄横跋扈的叔父辈手中,只有于禁这一名近来加了将军衔的外姓将领既在外掌兵,又还算恭顺,且平定徐州、攻取青州,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曹丕目前在外可以依仗的一员重要大将。

    此番回朝复命的于禁也知道曹丕这一次巡营是决定自己接下来军中仕途走向的重要契机,因此积极地展现着自己的军事能力,且留心注意随行中董昭那包含授意的目光。

    往昔西迎天子结下的机缘,现下是要派上用场了么。

    曹丕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于禁军营中的一切,这是突然问了一句。

    “时人皆言关西兵马百战百胜,乃天下强兵,那于将军以为,关西兵马该算作几等,与你营中士卒相校又如何?”

    听到年轻的主公咨询关西强敌的事情,于禁脸色也凝重起来,他沉吟了一下,才郑重说道

    “若从往昔而言,阎艳此人,极善用兵,恩结将士,军中法令森明,关西之兵当为第二等的兵马,但如今的关西之兵,在末将看来,只能算得上三等的兵马。”

    “哦,那是为何?”

    曹丕停下脚步,转首看向于禁。

    于禁不卑不亢,斟酌了一番言辞,才继续解释道

    “阎艳近来吞并袁绍,拓地千里,兵马倍增,常人只看到其兵多将广,势力强横。但实际上,阎艳新得河北不久,人心未服,军中新增之兵恩义未结,多为趋利附势之徒,只能算是第三等兵马。”

    “若其利令智昏,举众南来,无异于驱市人为兵,末将不才,愿率军为明公吞之。”

    曹丕闻言哈哈一笑。

    关西阎行是目前曹氏最大的敌人,近来又新吞并河北袁绍,因此曹丕案前最多的军事情报都与关西兵马有关,其中也包括了阎行最近在河北颁布的政令。

    根据他与荀彧、郭嘉、董昭、刘晔等谋臣分析商讨得出的结论是,原本麾下有几万关西强兵的阎行在吞并了袁绍的河北后,实际上实力不增反减,陷入了“地愈广,力愈分”的困境。

    关西的兵马再骁勇善战,要兼顾汉中、雍凉、关洛、河北以及幽并边境,难免抓襟见肘,所以阎行才多管齐下,想要尽快收服河北人心,扭转这种外强中干的尴尬处境。

    若非中原内部也是问题众多,一些棘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曹丕都忍不住想要挥师北上,与阎行一决雌雄了。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