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
之,故教蛮夷永世只可读文史,不得习理工之术。

    朝堂公卿皆深以为然,齐颂陛下圣明。

    太常府更将此番圣谕编列入《汉帝语录》,宗正府亦将之撰入刘氏宗册,可为后世祖训。

    廷尉府和大农府则颁布相应的律法和政令,且垂为定制,供后人依循。

    大汉臣民亦是赞颂天子仁德,人人敦守笃行。

    苏冀此时捧着的,正是从新华书局购买的汉学书册,乃是官办预学通用的文史教材。

    虽说现今大汉的适龄孩童皆可入官学就读,然年岁偏大者,终归没赶上官学大兴,朝廷和各地官府皆在鼓励百姓识字识数,多有开设甚么扫盲班,遣教书先生为有闲暇且有意学习的百姓讲课,非但分文不取,且还管饭。

    耗赀虽是不菲,然朝廷和官府出得起,也舍得出,加之少府和长秋基金每岁也捐出大量善款,供全民扫盲之举专款专用,全不在意少数只想蹭饭的刁民占了便宜。

    仓廪足,而知礼仪。

    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有心思读书识字,若是人人丰衣足食,刁民自然愈来愈少,顶多如后世华夏般,冒出少数民犬公知圣母表,无伤大雅。

    现今万邦慑服,社稷稳固,百万雄师分镇五湖四海,各郡县府兵为数更众,就盼着山贼水匪冒头,也好剿匪立功。

    读书识字就管饭,谁特么还蠢到沦为寇匪?

    书籍,乃是文化载体,故新华书局对特定的文教书籍以成本价售卖,蒙学和预学的文史教材,更是售价极低。

    百余页的线装书,售价皆在十钱之下,合数斤粟谷,寻常老百姓都买得起。

    阿苏谢也是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花销,从蒙学到预学的教材,足足买了百余本,非止售价低廉的文史教材,便连相对较贵的理工教材也尽数买全了。

    小儿子入官学就读后,固然可免费发放教材,然一步先步步先,不妨提早买全,况且大儿子年岁已大,不早些补足缺失,是不成的。

    此番苏冀要随驼队往安息行商,带上了不少书籍,以便路上习读,却也笃守律法,没带理工类教材。

    一路行,一路学。

    行万里路,可读百卷书,待得他日返归,当已有所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