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飞龙之章 第五十七章 雪色横沙缈戍楼(三)
过此百倍都还不止,当真是要做成白菜价了。

    思量间那店主已经让柜上从后面拿出一个锦盒。

    小心翼翼地打开,那盒中放眼看去却是百余颗珠子,个个都有小指头大小,体态近似浑圆,大小约在四分上下,泛着淡金色的光泽。

    众人看过,知道这虽不是最好的东珠也相去不远了,要到六分大小则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珍珠以无暇为最高,但东珠却向来以淡金为贵,也是南珠北珠的差别所在,是以王星平与傅小飞都有信心,未来元老院人工养殖的珍珠无论大小还是色泽都会碾压这些天然品,那不过是植入珠母后的微量元素控制差异罢了,不说这珍珠,后世就连鲑鱼养殖,也能通过饲料调解控制鱼肉的肌肉纹理。

    按下思绪不表,傅小飞询价,店主也给出了一个颇为让人心动的价格,一颗珠子五钱银。

    王星平在京中时也时常去各类铺户闲逛,知道这样品相的珍珠,京师中单卖能到二两左右,他曾见过一副一百零八颗的珍珠项串,标价二百两白银的,那珠子品相与这些不相上下,心道这价格还算公道。

    傅小飞则是在想,这种大小的珍珠,以元老院的技术一年半便可成珠,比野生的几乎要快一倍,除了种珠母时需要些人工,便没有旁的成本,就算一钱一颗也近乎暴利了,当真是门好生意。至于养珠造成的水体污染,在此时来看就更不用担心了。

    情报部门早已调查过,如今大明设在廉州府的珠池,一年产珠八千两,而所费则要白银近万两,虽然御史上疏说是比民间采买要贵,但想来民间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此物未来的经营空间还是极大。

    就在此刻,又有四人进了店,看样子都是外路人,服饰倒是蒙古打扮,依稀可见帽子下面露出的发辫。

    领头的直接用蒙古话与店主交谈,看样子很是熟络。

    王星平注意到那为首之人右手护膊上立着一只大鸟,似鹰非鹰,雪白的羽毛上斑斑点点的灰蓝煞是好看。

    ‘这些人是采珠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把速,正是当初跟随他回了贵州的两名叶赫部商人之一,如今此人已是一身汉民打扮,成了此番出关的家丁之一。

    把速点了点头,似乎是确认了王星平的判断。

    辽东的夷人,采集东珠靠的就是海东青,那为首之人手上的正是此鸟。

    这东珠要在秋冬之时成珠最好,但此时河流封冻采珠不易,好在天鹅喜食珠蚌,而海东青又最喜捕猎天鹅,如此黄雀在后倒比直接采珠方便得多,且得到的珠子往往也是又大又好的,是以看到这些人的出现,再联想到店家的生意,很快便想透了这一层。

    不过这海东青在辽东各部族中都被奉为圣鸟,打理很是不易,夏日怕热,要枕以冰玉,冬日畏寒,要荐以绣墩。此外还要注意控制营养体重,投以药食清火,如此麻烦自然这东珠价格也就看涨。而此人能有这么一只海东青,足见地位也是非同一般。

    这些人与店主用蒙古话交流,虽然王星平知道把速能够听懂,却也不好当面说破,没过一会儿,店主便来告了个罪,留下两个伙计伺候,自己带着四人并一位老掌柜往后面去了,看来是真有买卖要谈。

    但没过太久那些蒙古人便出来了,似乎生意并未谈成,不过他们还是与店主又多说了两句,王星平虽听不懂,但看起来那些人却颇为恳切,店主也是一脸遗憾的样子,又说了好一会儿这才告辞出门去了。

    这伙人刚走,王星平他们也告辞离开了,一出门,王星平便问起把速,“方才他们说了些什么你都听清了?”

    “小人虽然是叶赫部的,不过行商久了,听懂他们说话自不算难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