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四十三章 一榜题名天下晓(一)
    西裱褙胡同街中,最显眼的并非一应书画铺子,而是改建于成化二年的于忠肃公忠节祠,此地原是于谦故居,宪宗为其平反之后便改为了他的祠堂,小民感怀于公当年保卫京城的恩德,如今倒也香火颇盛。不过此刻整条西裱褙胡同比起东边都安静得很,忠节祠也是大门紧闭。

    祠外街上的一处客店中,王星平与马士英正对坐闲谈。

    时间尚早,他们也是刻意早起赶来,初八送了众人入场王星平便只忙自己事情去了,中间还抽空拜会了张景岳和那位王太监,因为今日午前最后一场交卷他与马士英才又堪堪在此等候,今夜又免不了要饮宴一番。

    初八那天贡院的龙门开始放炮点名是在四更天时,纵然会试的搜检要顾及举子的体面不会太过苛刻,且此时京城的天气真要让考生们宽衣解带恐怕也是要出事的,到了五更天,排在最后的贵州考生也已全部入场,自那时到现在王星平便在没再见过杨文骢等人了,说起来虽才几日功夫,倒也生出些想念来。

    整个顺天府城墙内,自上元放灯之后,这几日恐怕也就只有这明时坊最为热闹,往东过了闹市口,东裱褙胡同一直到城墙边的观星台,再往北到随磨坊胡同和观音寺胡同的东边,凡是能开的铺户无论平日是何营生这几日统统都改成了饭店茶肆。也就是王星平与马士英都好清净,才选了西面这忠节祠外落脚。

    马士英看看天色,道:“快卯时了吧,不如先去后面小睡一会儿。”

    “还没到时辰。”王星平往街上一努嘴,“兵马司都没来换班。”

    马士英闻言恍然,五城兵马司负责城中缉盗,但公事日繁,故而弘治时便增设了巡捕营。自是兵马司便只管白天街面的巡逻,每日只在卯时后当值,过了申时便又将差事交还给巡捕营。虽然会试期间京城取消宵禁,但也并不代表街坊中就无人职守,此刻街上的巡卒便是一如既往。

    只是王星平说完这话没过多久,便见了一队人马自西过来交接,那领头的拿出一块青色令牌,上面大大的一个木字(注:五城兵马司堪合令牌为尚宝司颁发,东城木字,西城金字,南城火字,北城水字,中兵马司土字),卯时初刻总算是到了。

    “也不知龙友今科能否过关,集之(注:阮大铖)虽与史少宰不睦,想也不至影响到龙友。”

    “师兄放宽心,今日不过是个添头,要过的早也过了,操心也没有用,我们来此也是尽尽人事罢了,还是要看他的运数。”

    王星平说的马士英自然明白,会试三场,最重的还是首试,初九的一场考的乃是经义,三篇四书题所有考生都是一样,四篇五经题则是根据各自所报本经出题,总共分了五份题目。这七篇八股文最为重要,故而原则上来说只要是在下一场考试之前交卷都是允许的。因为反正也是无聊,又不能到外行走,是以几乎所有考生都还是将时间磨到最后,毕竟做饭出恭,检查誊真都是需要时间的。

    第二场是‘论’、’表‘和‘判’,这一场轻松许多,虽然题目依然出自经书,但却可以不必拘泥于八股。头一场的制艺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第二场中‘论’、‘表’则是代上位者立言,是议论文与应用文的结合,大体考题类似‘拟唐以张九龄为中书令诰’或‘拟宋群臣贺孝宗做敬天图表’之类。‘判’则是对上呈公文的批语,用以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等具体公文的应用,乃是在向培养经世致用之才迈进了一步,毕竟即便通不过会试举子也是可以选官的,这样的考察还是很有必要。

    至于今日的最后一场则是‘策论’,顾名思义,这是考察举子们对历史与时事的见解与认识,算是最为全面的考察,但如今对这最后一场考官却都不太重视了。

    大抵会试从初九日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