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四十章 诗酒席催向京都(二)
元时便号称衣被天下,是如今大明棉布的主要产地,其地更是盛产暑袜,因之也成了商贸繁盛之地。此处地理位置优越,更是长江与杭州湾之间的通衢之所,而顾子明让他去的上海县隔着华亭还有不少距离,相对也不太引人注目。未来工业化的倾销,纺织与棉布是跑不开的一项,自然要早早布局,而且此地海路通达,无论是来自两京还是日本的消息都能很快汇拢,前期就算只是作为情报据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选择上海还有一个原因顾子明没有给胡八荣交底,那就是此地的‘群众基础’甚好。

    此地民间商业气氛浓厚,故而升斗小民也敢与巨室大宦叫板,万历四十三年,闲居在家的翰林董其昌之子董祖和、董祖常因佃田之事强占民女,后董氏又因监考与人生出龃龉。结果第二年春天便有被揭帖与说书人煽动起来的乡民围攻董府,董府和董家别业书楼全被付之一炬,时人谓之‘民抄董宦’。事后董其昌在苏州、镇江等地避难了半年多,据说是去年才堪堪回去的。此事的是否曲直先不去管,单说董其昌好歹还是太子师,若是换在贵州绝对是说话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毕竟就算王星平这个小小千户也有足够的官威,但在江南情况却并非如此。

    说来这经济自由带来的变化果然非一般穷乡僻壤可比,不过这对元老院而言却是好事,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更便于情报机构的工作,也更便于舆论的操作和组织的发展。

    大运河从杭州出去在石塘湾便会分作两条,一条往东北过嘉兴府经水道进入华亭县境,这便是胡八荣要走的一条,而王星平则是径直过吴江到苏州,然后一路北上过山东、北直隶最终抵达京师。

    胡八荣说话依然是拘拘束束的样子,与他的表情一般无二,但他方才话中意味却别有不同,张宗子是张汝霖的孙子,名岱,宗子是他的表字。其人自幼工于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兼入世之学颇深,最喜的都是吃喝玩乐之学,其行事更是多有引领风气之先的意思。

    王星平离开贵阳时,张汝霖尚在主持贵州乡试,自然不在山阴县的家中。而张汝霖的长子也即是张岱的生父张耀芳如今在鲁藩右长史任上,长居山东。二叔张联芳在京备考,故而家中除了张岱就只有几个年龄相仿佛的叔叔,最后还是他来接待的王星平一行。

    “不过也可惜了他们都没有来,倒便宜了我们的肚子,就权当来打秋风了。”王星平说着笑了起来。

    张家三代世宦,张岱的享用更是非同一般,自幼的锦衣玉食,据说还是受他大父——也即是张汝霖的熏陶,对于声色饮食尤其讲究,王星平今日去拜访打着肃之先生的名号自然得到了好一番招待。中午吃蟹,配着本地有名的余孝贞酒坊竹叶青,不过王星平还是头次见过如此折腾的,为了这蟹好吃居然是分了几次去蒸,以便每次上来都是新鲜做得,至于味道有何不同反正他是没能吃得出来。席间所用果品也是绍兴有名的‘樊江陈氏橘’,只是如今都入冬了,别处橘子早已下市,只有张家的橘子是用金城稻草和燥松毛铺好收在黄砂大缸中,十日一换新,足可放上数月,这法子还是张岱早死的四叔张烨芳所用,等到了用过饭后他便推脱了张家家养戏班的消遣出来想要单独走走,连仆役上来解腻的平水日铸茶都没喝上一口。

    绍兴城中,一条府河入植利门而出昌安门纵贯南北,将小小的府城一分为二,河东归会稽县辖下,而河西则是山阴县的地界,张家状元第就在河西。府河之上皆以石桥相连,但王星平并无兴趣过河,而是与胡八荣一行先往城南兜了一圈然后折向西北出了迎恩门,径直往柯桥市而去,他打听得明白,这绍兴周边山阴、会稽两县总共有十九个市镇,虽然平日都算热闹,但也有个时令划分,类似大集比之寻常时节就要繁荣许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