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中吕再来试科途(一)
论是蒙城县学还是颍州州学便都有自己的专门考棚,且还规模不小,再看这贵阳府的府试便显得促狭了。

    此时他正好望见刚刚进了考场的王星平,思绪又放到了这个少年身上。

    之前王星平与他闲谈便曾提过想要在北城新建一处贡院,另设考棚讲堂。说起此事,他又想到此子的种种,最近几天搞出的广告招贴就不说了,不光将王家铁厂的名号打响,他还知道进退,刻意将官中的各种告示一并揽了去。

    而诘戎所那边更是听闻要建一处医药局,为此甚至连江南名医倪朱谟都给请了去,几次作战受伤残疾和阵亡将士的家人听说也被他妥善安置了。想及此,孙老爷便会记起自己在蒙城知县任上的事情。

    万历二十九年,黄河在上游归德府(今商丘)境内决堤,大水夺去马河、北肥水和涡水河道自西北而来,三河将县境泛滥为汪洋一片。当时他才刚刚上任知县,一时手忙脚乱,但救济灾荒的同时他却干了一件事情,便是在灾后将县城西关外被淹的无主荒地重新清理出来,将全县受灾的孤寡安置在其中公屋并以专人护养。

    灾后蒙城县疾疫流行,他又集医人开药局,用大锅熬药分送给病人以疗民疾。更动员医官郎中在县城中开办药局,分科看诊各展所长。

    说起来这些也是他在地方的政绩,正是有了这些积淀,后来他才能以区区举人身份先升颍州知州后又迁为如今的贵阳知府,但上任以来,除了沾光抚臣捞了些军功,于治政上却并没有多少施为。

    但现在一想,他便发现原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今这王星平似乎倒都在帮他做了,可严格算来此子不过是个白身,而行事种种却是透着大抱负。是以郡试一开,孙知府便对王星平有所关注,只可惜他向自己表露心迹并不打算本科进学,这样的态度反而更让他看重。而且这王星平做事有始有终,又颇有担当,别的不说,如他这般年纪的脚力不好,无论是汉生还是夷生多有家中僮仆跟着甚而一路将人背到考场的,但他却一直只有个小厮在侧,重要的事情从不假手于人,更不会做以人为畜这种有辱读书人名声的事情。

    虽然只当是练手,孙大府却也有心收下这个门生,反正无论是练手还是真考,只要他通过府试一样可以算做有参加下科道试资格的。心下定了想法他便暗自拿下主意,只要王星平的墨卷写得尚可,便要取中他。

    王星平并不知道孙老爷的想法,此刻他才刚刚落座,正忙着整理凌乱的衣冠发束,考场的桌椅做工并不精良,上次县试他便已经领教,如今依然是如履薄冰之感。只是没有考试的压力,也还算得轻松。他环顾周围,便见都没有一张熟脸,恐怕多是外地的考生,这样将人打乱倒也是正理。

    几名左近的考生纷纷与王星平拱手致意互通名姓,其中有听说过他的顿时投来恭敬的目光。

    半刻钟不到所有考生便已全部入座,落锁的罄声响起,考场也总算渐渐安静下来。

    又过了不到半刻,几个先前在外面唱名的书吏又如县试时一般举着题牌在考场中转了起来。

    其中一个声音最为洪亮,“都听好了,这次的题目一个是‘夫孝者善’,一个是‘毋以事上所恶’。”

    王星平略一思索,文字便浮现于脑海之中,这头一道题的出处是《中庸》中‘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原意是说所谓孝行其实是要继承先人遗志有所发扬才是,这也是后世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无后二字的本意,却不是生不生得出儿子继承香火的意思。

    至于后面一题则是出自《大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