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二十六章 番使两来议银镜(二)
lt;/p>

    而且两艘船上的情形他早已透过海道的官员知道了个大概,那两艘船上尽然各色人等都超过了六十人。须知远洋的海商,一是要尽量节约食水,二是要多装货物,寻常的短途海船也就是三、四十人的规模便算多了,长途的远洋往往水手更少。渤泥国来此的距离具体多少高举并不清楚,但至少倍于暹罗还是有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船上的货物到港清点尽然是满仓,需知就算是暹罗的两艘贡船来时也在游鱼洲外私卸了些货物,以高老爷的眼线他自然知道这些,那这渤泥船上的货品看来也不像是多么有吸引力的样子,沿途的私商尽然都没打主意便是证明。</p>

    孰料半日不到,却见儿子慌忙忙的跑回来见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常与富平号走动的刘经济,高崇德说在怀远驿见了渤泥贡使带来的稀奇货品,他自己不敢擅专,只得拉了平日熟识的经济刘景桂。那刘经济是与番商们做老了生意的,却也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物事,商量之下只怕被别家抢了先,两人这才匆匆赶回高家报信。</p>

    等到高老爷亲自去了怀远驿再赶回富平号时已经入夜,城门都快要关了,但是对于当日的莽撞高举依然觉得值得。</p>

    一个多月前的那次见面高举记忆犹新,就算等他去到驿馆时,也还没有第二家商号找到渤泥国的贡使,这自然有刘经济对驿站中管事的关照,少不了又费了些银钱。</p>

    之前暹罗及安南的贡船都是早到,货物上全是些苏木、胡椒、香料及域外珍奇鸟兽,还有些暹罗本地出产的蚕丝,自隆庆以来已经几十年了,广州本地的富户早已见得多了并不觉得什么稀奇。而且这次的几船货物交易金额都在数万两白银,又在交易旺季正是供大于求的时候。是以晚来的渤泥贡船并没有引起本地商家多大的兴趣,只是驿馆中的管事在打问。</p>

    而使团这边本也只是冲着大明的官府而来,对于其中私商的道道并不了然,沿途虽然曾有小船靠帮询问但都被傅小飞等人给推拒了,因此驿馆中许崇德却是第一个来的,这才给高老爷留下了机会。</p>

    高家小子来的那日傅小飞几个正想在广州城中的贸易上试一试身手,带来的货物除了官中抽分和买的之外还有许多压箱底的本是玻璃器物,都是文莱工厂的试作品,刚刚搬了一些水银镜到馆驿中便被高崇德给撞上了。</p>

    高举跟着过去便从傅小飞手上以八十两一面的价格进了三十面大些的水银镜,傅小飞当时一算,比起嘉宝港玻璃工厂的生产成本而言,这价格的确算是暴利了,虽然也知道玻璃制品在此时的价格,但毕竟还要留给别人利润,再说这广州城中自己人生地不熟,还要靠着分销的商家,这次只是头一回来自当吃些亏。</p>

    但更多的货品如梳妆的粉盒小镜、玻璃杯盏乃至煤油灯等都还在船上没急得卸货。</p>

    高举先在富平号中拿出十面水银镜试水,却不想加了一百两的赚头也是两天便销售一空。</p>

    虽然对于这种镜子的价值高老爷心中有数,但这样好的销路也是难得,而更难得的是这些来自渤泥国的自称番商也好贡使也罢,却是真的如当初承诺一样自后便没有再找别的买家,他们自称南渡海外的宋人,以善工而在南洋立足,高老爷却从未听说,他商行中有走海的掌柜和暹罗船上的通事都打问过,也是一概不知。</p>

    自后高老爷便隔几日就差人去怀远驿延请,但那傅贡使则都推脱了,听说前些日子那些人还去了佛山和肇庆一趟,也不知道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