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二十五章 唐书一封呈夷情(四)
,只愿以此水银镜为鉴,助按院以正衣冠。”</p>

    这话算是说到了田生金的心中,大明的士大夫毛病不少,但爱好干净整洁的确在顾子明看来是个不错的‘毛病’。</p>

    以水银镜的稀奇田生金如何不知道贵重,濠畔街那边刚从贡船上下来的镜子面盆大的一块可是已经叫到了一百八十两一面,去年琼州那边刚刚竣工的乐安城城墙四百余丈方圆,造价也不过一千五百多两工食银子而已,放在这里就是十面手上这样的镜子罢了。这样贵重的礼物原本他是不好收取的,但一句正衣冠却是说得极好,衣冠正不正倒在其次,但对于读书人而言,李世民的话后面两句才是正经。</p>

    “想不到你等在海外许多年,却还知道读书。”</p>

    傅小飞在书册中也对自己的来历有了说明,田生金自然也知道他们自称宋人,是昔年随着宋室南渡的国人。崖山一役,据传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殉国。</p>

    其实开始傅小飞等人的说法田生金本也不信,论攀附海外之人其实与国内别无二致,当年回鹘就因为取了唐朝的公主,到了北宋时的国书中都还要称宋帝一声‘汉家阿舅大官家’。但与两人这一番话说下来,他却已是信了七八分。</p>

    已经摸清了田生金的脾气,傅、顾二人说话便没有再作过多思虑,顾子明虽是建筑专业出身,于文史上还更精擅,“亡国之恨岂敢稍忘,小人先祖辈漂泊海外三百有年,却时刻教导我等乃是诸夏之裔,故而此番才不辞辛劳代渤泥前来入贡,却更是为了向大明通报夷情,正是要防着再有这以夷变夏的事情。”</p>

    这话说得极有分寸,顾子明没说朝廷只说大明,这是为了将来撇清关系打下的伏笔,更为了不会低人一等,田生金哪里知道这中间的关窍,只道真是大宋遗民,已经信了九分。</p>

    他关切的问起二人,“如此,你等初回神州,倒是该去祭拜一下大宋的忠臣才是。”</p>

    “倒是已经去过了。”顾子明爽快回道。</p>

    “哦?”</p>

    田生金略感惊讶,两人复又解释,“来时我等才去了大忠祠上过香了。”</p>

    大忠祠建于洪武年间,祠堂就在附郭于城中东南的番禺县衙后面,供奉的是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顾子明一说此处,田生金自然知道,刚到广州赴任时他便去过祠中拜祭,祠旁的臣范堂中尚有他的题诗。虽然从西门进城过去要绕些路程,倒也不远,他们要拜祭文天祥等倒也的确是最近便的一处了。</p>

    田生金得了珍宝,又与两人说得投机,便谈了许久。</p>

    期间问起宋室南渡的种种,傅、顾二人都照元老院定下的统一口径回答,说是在南洋之南的大海中有一处大岛名唤澳洲,将澳宋子民在那里生息之事也大略说了。然而毕竟过了多少年了,纵然有说不清处也无大碍,好歹比闽粤奸民行商传回来的南洋消息要真切得多,一听便不似作伪。</p>

    关于对明的政策,其实来到广州以后元老院便做出了调整。</p>

    见识过当前大明的国力之后,傅小飞与顾子明几个通过电台又与元老院反复沟通了数次,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正是南洋攻略阶段,明国可以引以为援而不可为敌,但元老院也不必称臣,毕竟就算以当前在渤泥国的局面,大明官方就算全然清楚也不会认为元老院是大陆的威胁,而且以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