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二十二章 家书一封期早归(一)
抄更是方便。</p>

    而且邸抄比起朝廷公文还有一桩好的,便是内容详实,同样一件事情,地方官员上奏的文书恐怕有千言万语,而朝廷的诏旨下来时便只有几百个字了,让人难以窥见其中真意,故而从最原始的文档中去揣摩是王星平能够拥有极高商业嗅觉的不二法门,也是他能够在此世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调剂。</p>

    当然爱读邸抄的商人不少,官员更多,据他所知如今贵阳城中的那位吴府尊便是个爱以邸报佐餐的。不过喜欢看是一回事,而能从中看出门道的则是凤毛麟角,有些人是真的长于逻辑,而王星平自问天资只是一般,唯独能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罢了。</p>

    今天的邸抄上内容最多的是新任蜀抚饶景晖的上疏奏言。</p>

    前几句‘看得蜀中自征播之后,兵荒频见,公私交困。’都是套话,倒是后面提到的钱法改易颇有意思,看来这一位也是想要做些事情的。</p>

    川中缺钱,交通又不便,这个现象也非自今日始,宋时为什么纸币交子会先从蜀地发端还不是因为钱荒,此时王星平路上便与许多人论及,到了重庆后又多与蹇守智一道见了不少豪商大户,提到大宗交易莫不言苦。就拿这一回做盐,交给蹇效武的五百两纹银的利钱多半就是此时成、渝两地最大的会兑额度了,再往上到那五千两的本金,就如王星平自己所说论以纸钞便实在不太妥贴了。</p>

    而且除去还给亲家阿翁的五千两本金,还有本次赚取的银钱,也都是现银。再看饶景晖上书所言也与自己了解到的相仿佛,四川本地除了重庆所在的川东地方偶有通行铜钱的,成都平原一带实际上钱制并未推行开来,小一点的贸易全是以物易物,与番部的生意更是多以盐茶稻谷交易,至于大宗便只能以茴银取代,所谓茴银便是私铸的银锞银锭,王星平之前交易的所谓二十五两一个的罗纹大锭也属此列,只是同生福自己私铸的银锭成色足,好歹让人放心。</p>

    这也是之前在包括杨保儿等人家中抄出不少铜钱铁钱让人惊异的原因所在,本地的市面上已经是难觅钱踪了。</p>

    看过了一些邸抄,王星平忆起明日还要参加姐夫召集的雅集,便又拿出圣人经典来看,却是看着看着便已经沉沉睡了过去。</p>

    …………</p>

    夏夜的一场透雨下来,天气凉爽了些许,一早起来打了一套拳法,用过了朝食王星平便与姐夫一起去了前院准备。</p>

    蹇守智的几个同学今日正要来赴府中雅集。</p>

    蹇守智虽然因为行商的缘故已经放弃了科途,但身为士子天然的圈子便已存在,今日虽说是雅集,其实更多的还是闲坐茶话,好些人王星平早前也都见过了不止一回,所以他在其中也并不显得突兀,反倒是那一番气度让蹇守智的同窗好友们对这位内弟颇多好感。</p>

    约莫未时初,秀才们便陆续到了,整顿好车马,一众人在后院花园中一一行礼入座。</p>

    人一到齐气氛也就热烈了起来,交流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开始了。</p>

    ‘蹇世兄别来无恙。’</p>

    ‘沈兄家中生意还好?’</p>

    ‘不意早上这雨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今日这天气倒是益发憋闷了。’</p>

    ‘盛夏的雨水不都是如此,倒是柔之兄今日是怎么了?’<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