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十章 方闻由是仇怨生(五)
章法,但看人是不会错的,这也是当年李文节种下的因缘。”</p>

    李廷机乃是本朝名臣,万历十九年主持浙江乡试时,于落卷中取中了张汝霖,因为这个缘故,张汝霖主持科试时也向来喜欢不拘一格发现人才,李廷机去年过世,谥号文节。</p>

    在山东副使任上时,张汝霖就曾力排众议于落卷中取中了文章奇绝的名士李延赏,当然也因为这一节,在朝中多受攻讦,被时任礼科给事中的汪若霖弹劾,罢职归里。</p>

    但到了贵州后,张汝霖依然故我,一力扶持青年才俊,在马文卿看来,他能推荐尚未成年的王星平为自己的弟子,实在是正常得很,至于张汝霖的眼光,他也是信得过的。</p>

    让仆役接下了王星平送来的脩仪,师生的名分便算是定下了,只是马文卿并没有要放过王星平的打算。</p>

    “星平可有表字?”</p>

    “自己取了一个,叫做天成。”</p>

    “天……成……?”马文卿揣摩着文字。</p>

    王星平解释道:“取自《左传》中地平天成这一句。”</p>

    就听马文卿脱口而出:“‘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p>

    又沉思了片刻,呵呵的笑道:“取得好,取得好。”</p>

    看来马文卿已经对自己的才学有了几分赞赏,见这位先生说话随和,也安心了不少。毕竟此时的风气,士大夫向来以清流自居,而又有一桩毛病叫做‘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下至老师教导学生,上至廷臣谏议君王,都是这副嘴脸,自家妻妾成群,夜夜宴饮不断,却要求别个都要守礼知节。而这位马先生看来并无这样毛病,贵州这里,进士多是戍籍出身,又是汉夷杂居的地方,自不比江南太平地界,倒是没多少读书人沾染上那等坏毛病。</p>

    马文卿心中对王星平的看重多了几分,说话也就镇重了起来。</p>

    “天成,我也是刚刚归里,尚有许多要紧事情,就怕耽误了你的学业,误人子弟。”</p>

    “是星平唐突了,老师刚刚回乡,想也知道事情不会少。”</p>

    马文卿是刚好赶在了清明前回来,也是顺便祭祖,一路舟车劳顿,本来这几日是要闭门谢客的,能见他自然还是给了张汝霖这个提学官的面子,以及对其眼光的信任。毕竟对于士人来说,一切应酬都可归入俗务,唯有传道授业不可怠慢,有个好学生传承衣钵,以后于公于私都是有所帮衬的。何况张提学还在荐书中将王星平的事迹好生宣扬了一番,更说要择日拜访,却没想到这少年倒是先来了。</p>

    在厅中叙过了话,王星平跟着马文卿起身一路到了后院,院子边上有一座小楼,那是马家的藏书楼。</p>

    马文卿自豪的介绍起来,“我大伯故后,族中将其身前藏书泰半都移入了我这藏书楼中,在这贵阳城中,此楼也算是小有名气了。”</p>

    马文卿的大伯科场失意后便隐居于城北的谷七堡中,专事治学,家中藏书充栋,后来马文卿考中了进士,其大伯便留下遗言将家中藏书尽数托付于他,又修了藏书楼,以供族中子弟阅览,只是这位伯父的名字在王星平听来不甚雅驯,叫做应龙。</p>

    刚迈进书房大门,便见一人伏身案上,似在翻查书籍,并未发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