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标铜》正文 第九章 时到清明意纷纷(四)
贵阳周边等地颇具成效,汉语的普及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何况移民也多来自各地,还有流放编管的犯人,方言混杂,各不相通。</p>

    要防止士兵结伙,就要打乱重建,但以贵州本地民情,打乱重建的部队,要想命令通达,则是不可想象。</p>

    “此外,教习弓箭之法于西南之地也不得宜,云贵四川多瘴疬,梅雨连绵,若是多用弓箭,既不利仓储,也使不长久。”</p>

    弓箭作为远程兵器在此时比之火器更为靠谱,在行伍中也是必练的,民间教习的也多,只是贵州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宜,也是一桩不爽利的。</p>

    …………</p>

    说了许多本地的情况,不觉已是半个时辰过去,老者耐心聆听,王星平却还是要总结一番。</p>

    “不过以根本而言,还在钱粮二字上。”</p>

    将心中见解说出,王星平顿觉一阵畅快。</p>

    老者却是一阵感叹,“难得你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见识。”</p>

    “先生谬赞了,学生这也是在路边听来的。”</p>

    “路边听来的?”</p>

    “之前学生一家遇害,幸得佰贰堡官兵救助,后又跟随官兵讨伐红苗和匪人,连着几回都是宿在官道旁,夜里闲来无事便和那所城的王千总闲聊,行军打仗的种种事情都是听他和其他相熟的军将们说起,觉得在理我便都记了下来,今日先生问起,倒是拿出来卖弄了。”</p>

    “原来却是这样,贤侄你这也是不耻下问了。”</p>

    王命德道:“不过理是正理,却是难办,若论钱粮不足,全国哪里不是如此,可不光只是一个贵州。”</p>

    “自然,钱粮不过只是一桩,还有两桩也挺紧要。”</p>

    “哦,哪两桩?你说说看。”老者惊讶道。</p>

    “军备……教化。”王星平斩钉截铁。</p>

    老者更感兴趣,“贤侄可详细说来听听。”</p>

    本来是礼节性的拜访,却变成了策问一般,其中自然有客人的兴趣,还有的多半便是王星平自己使然。</p>

    在地位更高的人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学,本来就是自身上进的一条捷径,无论对方观点如何,至少一开始就没有利益瓜葛,多说也不会多错,只要就事论事,就不会存在任何风险。</p>

    “先生容禀,戚少保书中对军备多有论述,不过无外乎都是刀枪棍箭,还有藤牌之类,此等技艺皆非朝夕间可成,都要耗费时日,是以如此练兵,便显得慢了,耗费也大。”</p>

    “自来练兵不都是这样,还能如何快?”</p>

    “不瞒先生,学生平日读书之余,也练练拳脚活动筋骨,但若是说起军备,以我前个月在各处屯所见闻,如今别说三日一操,就是六日也是做不到。”</p>

    所谓三日一操,即是三天一次训练,操练消耗极大,若是粮饷再不足,自然更加跟不上。</p>

    王命德似在帮着王星平补充,“这些年的确是积欠下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贵州的粮秣还得靠湖广和广西外运,本地的军户能吃饱就算本分,地方上哪有多余钱粮出操,自然军备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