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64章 紫袍玉带
    陈家蜜一听, 这才恍然大悟过来, 老年人市场是她之前从未考虑过的。

    这也不能怪她, 中国老年人的形象总是跟务实、勤俭和过度节约联系在一起, 鲜花的确是一样不分男女老少能够通吃市场的产品,但是中国的市场有跟市场准则悖离的一点就是, 人们不会把大量的金钱花在愉悦五官上。

    除了嘴。

    而鲜花只跟鼻子和眼睛有关。

    陈建国听完陈家蜜的理由哈哈大笑起来。

    他没两年就要退休,退休之后打算继续为鲜花交易市场发挥余热,陈家蜜这才知道他早年曾经是大学生,而且曾经去过苏联留学, 归国后进入邮政系统,一干就干了一辈子。如今苏联没了,中国却越发欣欣向荣。

    “虽说现在好大一批人都退休了,但那也是社会主义生锈的螺丝钉,谁还不想上点油光亮光亮?”陈建国开始忆苦思甜, “你可别小看我们, 我们也是上过大学、留过洋学,接受过社会主义的洗礼,可也有小布尔乔亚的情节, 但不敢说。”

    陈家蜜知道所谓小布尔乔亚, 就是小资。

    谁当年没有看过几部外国电影,看见男女主角在摆放了银器和鲜花的早餐桌上吃饭,陈建国还记得自己和老婆在苏联留学的过程中谈恋爱,她当年就有这样想入非非的美梦。

    而前苏联,又是被上帝开了金手指的充满艺术细胞的国家。

    当年是没有条件, 现在退休了有时间,退休金又完全可以维持生活,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实现当年小布尔乔亚的梦想呢?

    陈家蜜想起自己爸爸,退休了之后拒绝返聘,反倒是怀揣着一股浪漫的情绪,一心要自己种玫瑰。不但要种玫瑰,还要种最好的品种。

    其实在这部分老年群体中,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审美并不逊于年轻人,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以及艰苦的工作环境,需求就只能暂时搁置下来。待等到可以实现怀抱鲜花的梦想时,却已经两鬓如霜。

    陈家蜜越发觉得,自己当初选择国营快递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她把陈建国提的意见带回家和父母讨论,没想到陈爸陈妈也都非常感慨,陈爸只会种花,对公司的市场运营基本没有大的决策,但是他却要求陈家蜜,可能的话请务必把这件事办好。

    这是只有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共同的感同身受。

    陈家蜜第二天就告诉陈建国自己的决定,说是邮政部门如果能配合做好受理工作,陈氏玫瑰也必定会大力支持。而且陈家蜜预估了一下市场规模,这部分受过一定教育的大龄退休人群,主要覆盖在帝都和海市,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消费价值比较高,错过了实在可惜。

    为此,她和陈建国特地去了一趟北京。

    已经临近十二月,北京又冷又干,冻得陈家蜜鼻子上不停蜕皮。她无奈摸出润唇膏抹了一块在鼻头上,和陈建国一起走进北三环的一处邮政营业所。正是周日,邮局里都是办业务的老人群体,偶有几个中年人站在柜台前面,却是咨询纪念封和邮票的。

    这样的氛围中,负责领取鲜花的窗口就特别显眼。

    难得的都是年轻人,而且女孩居多,年轻的白领或者主妇们抱着一束花进出,看着就很赏心悦目。倒是窗口边围着一群人,看着都有了些岁数,身上穿的、脸上涂的都还不差,要陈家蜜来看,这群老太太那是相当时髦。

    窗口的办事员每到周末就被她们缠得不行,好说歹说解释了都没用。他们邮局就是个送快递的,有没有花不是邮局说了算的,那得供货的平台商同意才行啊。瞧瞧这群老太太怎么说,上来就要反映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要企业负起社会责任感来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