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王典》正文 第四十章 初识吕奉先
很聪明。</p>

    </p>

    只是,李封再为五原县尉,就不如之前那么痛快了。五原县城本有守兵五六百,当蔡文永听说李封是要拯救九原县尹钱牧的时候,便坦然放了一曲兵马给李封,现在五原县城的守兵,最多不过近一百人,李封这个县尉,以前都是以曲将著称,如今手上一百兵马,离所谓的曲就差太远了。</p>

    </p>

    无论怎样,李封总算在蔡文永那里继续任职,过上平静的日子。</p>

    </p>

    旱情开始缓解,五原的民众在天气严寒的情况下勉强播上冬稻子,那些稻子的抗寒能力极强,过了些时日,稻子就开始发芽,五原所有人,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p>

    </p>

    蔡文永不似钱牧一般,他在五原县是真正的父母官,眼看着民众生计有望,他开仓放粮,帮助五原民众解决目前生活上的危机,只说放出的粮食等来年丰收,再令民众归还。</p>

    </p>

    那些粮食民众归不归还给五原县衙倒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蔡文永通过开仓放粮这件事情得到了民心,民心所向,才是无敌之人。为官者,每月持俸禄,朝廷供养,解决生计完全没问题。</p>

    </p>

    蔡文永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拥有的再多,还是不过一日三餐温饱,晚上只能睡一张床,和别人拥有同样的时间过日子。如此,他对钱财看的就比较淡。</p>

    </p>

    当然,不是说蔡文永对钱没有感觉,只是,他不是个聚敛钱财的人,他会做的事情,更多的是用钱财得到更多人的青睐。</p>

    </p>

    对于蔡文永开仓放粮这件事情,没有一个城民不感激万分,他们经历几个月的干旱,家中早就有些弹尽粮绝的意思,蔡文永这样做,就是雪中送炭,这样一来,城门归附之心便重。</p>

    </p>

    有一部分因为经济问题实在在五原县生活不下去,准备离开县城的,在得到蔡文永的接济之后,就决定留下来,哪怕蔡文永的接济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但就为了这么一个好官,他们也都要留下来。</p>

    </p>

    毕竟,在渐渐有混乱迹象出现的东汉末年,像蔡文永这样的好官,极难找到。</p>

    </p>

    在蔡文永的治理下,五原县城慢慢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李封也在这平静的日子中渐渐安静下来,人有脸,树有皮,李封刚刚折损了五百兵马,脸面上总觉得有些挂不住,于是,绝不敢再在蔡文永面前得瑟,只是按照蔡文永的规则,尽心尽力的守卫着五原县城。</p>

    </p>

    不过,在他的内心中,对于钱牧的恼恨慢慢的萌生出来。</p>

    </p>

    若当时钱牧放他回城,绝不会有后来他做了降兵的事情,也不会有灰溜溜回到五原的事情,更不会有现在的蝇营狗苟。</p>

    </p>

    他似乎想明白了钱牧此人的本性,原本发小朋友之间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