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北朝世兵》正文 第五十七章 山贼水匪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三国演义》37回</p>

    赵烈不知道骑驴是什么体验,他经常骑马倒是真的。在这雨雪纷飞的日子里,如果骑驴倒显得特别的诗意。就着傲雪凌寒独自开的梅与那愈冷愈烈的酒,开怀畅饮也是别有一番味道。</p>

    大雪封山,飘飘荡荡,那如同鹅毛一般的雪很是轻柔,却在遇到狂风之时,忽然变成刀光剑影,天地之间一片屠戮之气。高山之巅甚至不能阻挡半分,类似于五丁开山一般,虐杀着大自然包容下的一切。</p>

    后世的人们觉得这种喜欢|吟诗的人矫情,不果决。实际上狠心是书生,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是而已。</p>

    驿站走马很快,赵烈为了节省时间,向徐家借了不少铜钱专门跑加急之路。走的时候让骡子驮上,走到驿站就雇马,这样一路跑下去,可以节省十天以上的时间。</p>

    驿站二十里一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算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隧道”,不过养路费也是有的,每个行走的商贾行人,亦或是达官显贵,都要掏护路费。</p>

    这个年代,有的地方的养路费用收得比土匪都高,有的商人宁愿硬着头皮闯山关,也不愿意让那些官吏堵着屎门子,最后让人收费收得尿血。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p>

    路上赵烈一刻不停歇,有时候一天不吃饭也是常事,毕竟从过军又年轻,不吃饭光是跑马,一天下来能跑四百多里。倒是苦了那个驮着钱的骡子,起初跑的时候,背上的东西比人都重,直到跑吐了白沫,赵烈都没有停下的意思。</p>

    后来由于钱越来越少,它倒也轻松不少。赵烈盘算着跑到了沔水北边,把骡子一卖,直接渡江而下,还能省下不少的事儿。</p>

    从东益州向东走,沿着当年的那条路走下去,直奔北荆州(后改荆州)。而后从汉江渡襄阳,直奔江津。</p>

    自东益州往东,往事便涌上心头。曾经吃雪的地方,那巨大的营寨,甚至义结金兰的小庙。每个地方重新走过来都是另一番趣味,尤其是他带着萧叶若跑马的地方,那种女子的香气四散飘香在天地之间的感觉,甚是美好。</p>

    遥想当年,从东益州大营直奔北荆州,来去跑了七八百里路,用了整整一个月,方才赶到。若不是队主张圣照顾,恐怕赵烈已经跑死在半道上了。</p>

    莫说后边行军耕种、备战用兵。</p>

    过了汉水便是西梁的国土了,也是赵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已经没有了鲜血和尸体,只有斑驳熏黑的城墙,还有一座一座显眼的坟包告诉着赵烈,这里就是他的马蹄踏过的地方。</p>

    萧詧治下,看来并不如意,还不如之前作他的刺史威风,只是没有能活着威胁他的亲生兄弟。唯独留下了一个被血与火洗过的城池,还有那些曾经留下的王公大臣们,默默地守着这么个千疮百孔的江陵。</p>

    听说南门前段时间被王琳的军队打碎了瓮城,城砖甚至都被烧成了灰烬。虽说城砖就是火煅烧出来的,但是被烧成灰烬便有些夸张了。</p>

    反正那些田地里观土的老翁都这么吹嘘,有时候这些老翁也会看看这个从一旁穿行而过的少年,不一会儿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