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唐第一巨商》正文 第208章:大明宫前待漏

    整条大街上人如潮水马如游龙,就像一条人和马形成的河流,看上去比庙会还热闹。

    秦钺在马上问武定和彭彪道:“武定,彭彪,你们看到嗣王殿下的仪仗了吗?”

    原来,秦钺昨天就已经和李嗣恭、赵诚等人约好了,今天要在大明宫前聚首。

    因为这是秦钺第一次参加朝会,李嗣恭和赵诚等人都很给面子,尤其是赵诚等靠门荫封官的达官显贵子弟,因为并非在职官员,平时并不怎么参加朝会,但为了给秦钺捧场,也都高高兴兴地答应和秦钺一起参加朝会了。

    彭彪前后左右张望了一番,回道:“少东家,我没看到嗣王殿下的仪仗,也没看到赵诚他们,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秦钺道:“不管了,咱们直接去丹凤门,既然嗣王殿下他们已经答应了本东家,就肯定会在哪里等着咱们的。”

    整条丹凤门大街只有不足三里长,三人随着人流不多时就来到了丹凤门前。

    此时正是黎明,天还没有亮,西天上还挂着一轮突月。

    来到丹凤门前,借着月光和宫门前的灯火,秦钺看到李嗣恭、赵诚等人正站在丹凤门前的台阶上说话。

    丹凤门前人并不是很多,反倒是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前人比较多。

    秦钺知道,这是因为今天并非大朝会的日子,只是一个常参日,常参日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并不会对上朝的官员开放,官员们只能从丹凤门两侧的建福门和望仙门进入大明宫。

    由于唐玄宗执政时还没有在建福门前建造待漏院,在建福门前建造待漏院,那还是唐玄宗六世孙唐宪宗元和初年以后的事情,所以此时的文武百官还只能在建福门和望仙门前待漏,等待宫门开放。只有宰相、亲王等位高权重的大臣可以进入建福门前的光宅里,在光宅里中的太仆寺车行中待漏,以避风雨。

    至于官员们的侍从,只能等在丹凤门大街上,连靠近宫门的资格都没有。

    秦钺看了看,今天来上朝的官员少说也有二百多人。

    唐代制度规定,在京九品以上官员每月朔日和望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一个月参加两次大型朝会;五品以上在职文官每天都要上朝,故称常参官;在职武官因为平时要履行宿卫职守,不但白天军务繁忙,晚上还要轮流上夜班,所以武官们不用每天都上朝,三品以上武官三日一上朝,五品以上武官五日一上朝,当值者不用上朝。

    今天是常参日,上朝的官员除了五品以上文官,还有一部分是赶上三、五日上朝的武官。

    除了以上两种品阶较高的官员,上朝的官员中还有中书省、门下省两省的供奉官。因为宰相们不但要天天上朝,朝会结束后还要留在大明宫里的省院处理国事,这两个部门的供奉官也必须跟着宰相一起天天上朝。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自李世民后,唐代再未设过尚书令一职。

    与皇帝直属的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同,尚书省相当于后世的行政院或者国务院,统帅六部和二十四司以及各州府分支机构,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所以不但尚书省的左仆射、右仆射、六部尚书、左丞、右丞、侍郎、郎中等五品以上高官要天天上朝,下辖的二十四司每司还必须派出一名员外郎参加朝会。

    另外,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员,因为职务上的特殊性,即使官阶达不到五品,也必须要参加每日的常参朝会。

    除此之外,进京办事的外地官员有些也会参加朝会,向皇帝呈递奏表。

    常参日上朝的官员虽然不多,但以上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也有二三百人了。

    看到李嗣恭和赵诚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