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唐第一巨商》正文 第27章:极尽忽悠之能事
且出语不凡,实是让老僧肃然起敬。”</p>

    虚怀说完,便起身离了禅床,请秦钺和红妹到禅椅上坐了,并吩咐小沙弥上茶。</p>

    经过刚才的一个照面,虚怀已不再仅仅把秦钺当成一个来庙里借住的叫花子,而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相互论禅的佛学知音。</p>

    在问过秦钺和红妹的名字后,两人边喝茶边说些佛教上的事,交谈甚欢。</p>

    虚怀道:“秦施主,你既有心向佛,何不在这法洪寺出家为僧专理佛事?鄙寺虽说比不上大庄严寺、西明寺那些大的寺庙,但也有朝廷提供的土地和供奉,达官贵人之家也时有布施,可谓是不患风雨衣食无忧,今后我们师兄弟也可相坐论佛,总强似你在街头乞讨为活。”</p>

    秦钺揖手道:“佛祖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世间之乐非常人所知,常人多以世间苦,却不知世间之乐之无穷尽也,何况苦中作乐亦是一种大乐!”</p>

    这哪是佛祖的话,前一句分明是后世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经典名句,后一句是秦钺吃竹篾拉笊篱现编出来的。</p>

    秦钺之所以敢在虚怀面前胡言乱语,就是欺负虚怀是个唐朝和尚,既不知后世有个大宋朝,更不知道有个排入唐宋八大家的大文豪欧阳修。何况所谓禅语,就是一些从佛门中传出的既隽永而又含义深远的经典语句,很多所谓的得道高僧一辈子啥都不用干,只要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憋出两句禅语就可以万世流芳名垂千古了。虚怀当然不可能知道后世的那些高僧大德以及大文豪们都说过什么,总之不管是谁说过的话,凡是有点含义的语言,只要是老和尚不知道的,秦钺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p>

    虽然这有剽窃之嫌,但为了给老和尚留下个好印象,秦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p>

    你还别说,秦钺的这一番话下来还真把个高僧大德虚怀法师忽悠得一愣一愣的。</p>

    虚怀惭愧道:“秦施主出语即为妙言,实在是让老僧自愧弗如啊!”</p>

    秦钺故作谦虚之态道:“大师谬赞,弟子实不敢当。弟子也知道大师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才邀弟子出家为僧的。但弟子想说的是,禅曰:佛中有我,我中有佛;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人心即已静止如水,佛即已在人心中,红尘中本多佛事,何须为避红尘而出家寻佛事?弃佛而求佛,岂不谬哉?”</p>

    这两句其实也不是什么禅语,也是秦钺临时杜撰出来的。</p>

    秦钺可不想出家当和尚,因为他还没玩够呢!</p>

    一番胡言乱语下来,不单是老和尚虚怀被秦钺忽悠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就连坐在旁边的红妹都不禁吃惊得瞪大了双眼,这还是她从前那个三郎哥哥吗?这分明就是一个读了很多诗书的饱学之士嘛!</p>

    红妹的惊讶并不奇怪,毕竟在中国古代,读书写字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大部分穷人家子弟都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就算秦钺曾是官宦人家子弟,因为十来岁就沦为了乞丐,也是不可能一下子掌握这么多知识的。</p>

    红妹哪里知道,像秦钺这种上了十六年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都多少明白点的大学生,真要是放在大唐朝,别说是饱学之士,就是进国子监任个鸿学博士什么的也是小儿科了。</p>

    秦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