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唐第一巨商》正文 第8章:第五晴玉
从棚顶上摘下一个小竹筒:“我还要带着我的大将军。”</p>

    秦钺随口问了一句:“一个竹筒咋能叫大将军?”</p>

    红妹看了秦钺一眼:“三郎哥哥,你是糊涂了还是傻了?这里面不是你给我逮的一只促织吗?你不是说这个促织很好看,就像一个带刀的大将军一样威风吗?”</p>

    秦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促织?啥是促织?”</p>

    红妹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秦钺:“三郎哥哥,你咋连促织都不知道了?促织不就是秋虫儿吗?官话儿也叫蟋蟀!”</p>

    秦钺恍然大悟,原来红妹的竹筒里养的是一只蛐蛐儿!蛐蛐学名叫蟋蟀,古代人因其能发出连续不断的趋趋之声,好像在催促人快点织布,便称其为趋织。因地方方言发音不同和理解上的出入,有的地方也称其为促织,“蛐”是后世之人取“趋”字的发音,用一个“曲”字加“虫”字边后创的字。</p>

    明明是自己送给人家的东西,自己却不知道,这让秦钺很是尴尬。</p>

    好在秦钺的反应还算快:“我又不傻,咋会管竹筒叫大将军?我那是逗你玩儿呢!”</p>

    秦钺确实没想到红妹的竹筒是用来养蟋蟀的,他对蟋蟀罐可不陌生,因为他们秦家是满清八旗子弟后裔,后世才改的汉姓,祖祖辈辈都是北京城里玩蟋蟀的高手,不但擅长养蟋蟀,还擅长斗蟋蟀,家中蟋蟀罐自然也不少。但他们家的蟋蟀罐不是瓷的,就是红木的,最不济也是陶制或者石制的。他爷爷手中就有一只祖传的大明宣德年间的细瓷彩绘蟋蟀罐,是当年大清皇帝赏给他太太太爷爷的,据说可以换一两辆奔驰车呢!</p>

    秦钺小时候也养过蟋蟀,为此爷爷还送给他一个做工精美的竹雕蟋蟀罐,虽然也是竹子做的,但因为雕刻得十分精美,可比红妹手里的这个竹筒好看多了。</p>

    离开了那间破房子,出了里坊北门,秦钺和红妹朝着长安城北半城而去。</p>

    红妹走在前面,肩上挎着一个小包裹,一只手拿着装蟋蟀的竹筒,另一只胳膊下夹着那张小桌子,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看来朝不保夕的生活并没有夺走小姑娘天真烂漫的童真。</p>

    秦钺因为不知道路,只能尽量放慢速度跟在红妹后面,这样性子有些急的小姑娘就自动跑到前面带路去了。</p>

    当两人走到位于新昌里的青龙寺前,看见一个拄着柺棒的老者正坐在青龙寺山门前休息,身边还站着一个和红妹差不多高的少女,只是比红妹的身量略微丰满一些。</p>

    少女正在给老者捶背,老者咳得很厉害。</p>

    看到这一老一少,红妹连忙跑上前去,热情地和老人、少女打招呼道:“第五叔公,晴玉姐姐,你们早啊!”</p>

    听到红妹管老人叫“第五叔公”,秦钺一开始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老人在家中排行第五,红儿才称其为第五叔公。但这种称呼也太别扭了,大概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这种叫法吧?还不如直接叫“五叔公”让人感觉舒服呢!</p>

    但这种感觉也只是在秦钺脑海中一闪而过,他随即意识到,“第五”绝不是老人在族中的排行,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中国历史上复姓第五的名人有很多,光是唐代就有唐肃宗时的宰相第五琦,唐德宗年间的大将第五守进等。</p>

    看来“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