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9章 求爱
不要了,定然会放松警惕,从而本王就能……

    当然这么清晰的解释基本不可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本质上,他不可能把自己当心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另外他这样的直男坚决认为女人不该抛头露面当然更不该参与男人的事儿。

    所以得到镇宅答案的可能性更高……

    王爷正在批阅奏章。这些日子他在凤尾巷住着,姚鸢才知道摄政王权力多大。

    申朝上下的奏章统归尚书省,尚书省直接报送给王爷,王爷检阅完毕,拣出难以决断的,交由两位丞相商议,三人商议出结果,再报给太后,由太后最后盖章定论。

    这么一看,他掌握着全国上下大小事务的决断权,连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法和他比,更遑论年幼的皇帝。

    一看到桌子上码得一摞一摞,整整齐齐,等高排列的奏章,姚鸢又想起这一点来,不由得肝颤。

    她历史不好,只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摄政王——大清朝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哈赤的儿子,清世祖的皇叔,在皇太极薨逝之后,临危受命,拥立福临为大清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清世祖。

    多尔衮不仅有拥立之功,他带领清军入关,成一统大业,被乾隆皇帝誉为大清朝厥功最著之人。

    然而即便功勋盖世,依然落得个凄然收场,甚至死后还被毁墓掘尸……

    一切都是因为功高盖主,犯了皇帝和太后的忌讳。

    霁王爷现在的情形,与多尔衮极像。

    她也是到了帝都,才慢慢了解到,他是先帝第七子,年纪轻轻就封了王,因为母妃地位高,一度影响皇长子的太子位,但是他与太子的关系极好,好到帮他挤走其他兄弟,巩固地位(都是民间传说,真实性有待核实)。

    九年前,他在南疆平叛时,泰康皇帝因误服过量丹药薨逝(亦是民间传说,真实性不敢保证),太子择吉时继位,不料在继位前一夜得了急病也没了,一时间皇位中空,朝中大乱。胡太妃和禁军极力拥立皇长孙石凌,茹莨郡主和以右丞相为代表的朝臣极力拥立霁王爷,两厢僵持,皇长孙并不占优势。

    本来这个皇位该是霁王爷的,他只差一点就登上九五之尊了。

    姚鸢听宋姑姑说,他从南疆回来时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太医束手无策,谁也不敢保证他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当时皇位已经悬空近三个月,朝中大事都在混乱的边缘,匈奴王也携大军来犯。

    右丞相为国事考虑妥协了,皇长孙由此成了皇帝。

    皇帝登基拜天之后,他的生母夏氏却始终不肯加冕做太后,一直等到霁王爷醒来,她带着五岁多的皇帝亲去王府,在霁王爷面前下跪,求他做摄政王辅佐幼帝,这才把他推上这个无限崇高的位置。

    所谓盛极必衰,霁王爷手握强权已经八年多了,多尔衮当年也只当了八年的摄政王。

    他正襟危坐,眉头紧锁,运笔如飞。

    姚鸢知道他笔下正在书写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正在书写历史。

    与他面临的危机和正在筹谋的事情相比,她着实犹如尘埃般渺小。

    能把他的计划问出来的,恐怕都是他手下核心的重臣,女人在他眼里算什么?

    关于他移居凤尾巷的原因,他连王妃也没有知会一声,又怎么会告诉来历不明的自己?

    姚鸢顿时泄了气。

    她知道问也白问,干脆别徒增他的烦忧了。

    这样想着,并未打扰他,只在旁边的卧榻上坐了。

    自从她与王爷住一间,这张卧榻几乎成了她的专属。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