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步生莲:六宫无妃》正文 249、危局初现(二)
子孙后辈,文惠太子这一脉,几乎都已经被杀尽了。萧鸾的举动,与其说是担心有人会暗中拥立文惠太子的子孙,倒更像是对文惠太子的疯狂报复,要将他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踩在脚下,狠狠碾压。

    王玄之本就文采斐然,与萧鸾又有灭族之恨,檄文写得洋洋洒洒,用词锋利如刃。王玄之的为人,天生带着些从骨子里透出的士族骄矜气质,整篇檄文明褒实贬,将萧鸾的窃国之举狠狠讥讽了一番。听说萧鸾看后怒不可遏,气得当场喘症发作,几乎昏厥过去。

    就在大军出征前夕,洛阳城内发生了另外一场风波。拓跋宏原本想跟上次出巡时一样,仍旧由几位宗室亲王监国理政,可朝中却有另外一种声音传出来,说太子已经接近成年,既然不用随军出征,便该由太子监国。

    拓跋宏并不放心把朝政交给太子,可这些老臣在朝中还颇有影响力,辈分也比拓跋宏大些,当面斥责他们,总归不大体面。这一次出征,拓跋宏原本便想速战速决,权衡之下,他便同意了太子监国,只不过他将始平王拓跋勰也留在洛阳,万一太子行为不端,或是朝中有任何异动,始平王都可以权宜处置。

    冯诞也随大军一同出征,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咳血的症候日渐严重,迎娶乐安公主后,他在府中的时间就一直很少,拓跋宏原本想叫他在家休养,可冯诞却坚持要去,甚至在太极殿议事时几次叩头请求,拓跋宏只好答应。

    临行那天,冯妙抱着怀儿去送拓跋宏。在华音殿里住了小半年,怀儿很少哭闹,只是夜里仍旧只愿意跟奶娘睡,不愿留在冯妙的寝殿中。

    拓跋宏把怀儿抱在马上,提着缰绳说:“父皇去打下一座城池来给你,好不好?”怀儿咬着手指不说话,忽然挥舞着小手,向冯妙要他平常玩的“玉片片”。还是去年生日时,因为他喜欢玉器,拓跋宏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只玉壁,给怀儿玩。冯妙手里正拿着这只玉壁,见他要便递给他,正要抱他下来,怀儿忽然把玉壁贴在拓跋宏心口,牙牙地说:“父皇想怀儿。”

    冯妙转过头去,小孩子有时懂事起来,真叫人不知该怎样疼爱才好。拓跋宏接过玉壁,贴身放进铠甲内侧,低声重复了一遍:“是,父皇想怀儿……”

    他把小小的人儿交回冯妙手中,转头猛地扬起马鞭,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渐行渐远的踢踏声。冯妙摇动着怀儿胖胖的小手,对着那道肩上洒满金色光华的背影,久久地凝望,一直看着他消失在宫门外。

    这一场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悬念,拓跋宏执意要亲征,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安抚新近归附大魏的几个郡县,宣扬天威。他对冯妙说过,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一定可以返回洛阳。

    太子拓跋恂监国期间,每天都到冯清的朱紫殿中问安,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时,也会先问问冯清这个“母后”的意见。他并不见得多么愿意亲近和尊敬冯清,只是心里清楚,冯清是他保住太子之位的惟一支持了。

    冯清在言谈举止上越发明显地模仿着昔日太皇太后的一举一动,就连勉励拓跋恂的语气,也跟当年太皇太后对拓跋宏说话时几乎一模一样。冯妙偶尔见过几次,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暗暗觉得担忧。冯清空有姑母太皇太后一样的心志,却没有姑母的手腕。她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太皇太后究竟忍过了多少别人不能忍的日子,才成了大魏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人。

    春祭时拓跋宏仍未返回洛阳,祭祀便由太子主持。祭祀早有惯例,太子拓跋恂只需要背熟祝祷的祭词,再按照预先演练过的流程顺次完成祭祀典礼就好。就在这个当口,竟然又横生枝节,为太子准备的祭祀礼服,不知怎么尺寸小了一点。拓跋恂原本就生得肥壮,又嫌按照古制裁剪的汉式冕服太过繁琐,试穿时就很有些不满,将送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