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步生莲:六宫无妃》正文 157、东山再起(二)
姐大好了。我也就该回去了。”

    冯妙原本什么都没说,被她这么一解释,反倒显得平日都是她和冯清在太皇太后跟前,不准别人踏进奉仪殿似的。要在平时,冯妙并不愿意在跟人在言语上计较,可今天不知怎么了,忽然觉得心中万分不快。她一向对袁缨月并没什么恶意,甚至几次援手帮她,她却在这个时候故意说出这样的话来。

    她自然明白袁缨月的心思,如今高氏一族被尽数打压,冯清又闹出那样的事来,一直被高、冯两大世家压制的妃嫔们,正想借着这机会,替自己搏一搏。宫中有这样念头的人,必定不止袁缨月一个。

    “袁妹妹恐怕是自己多心了,太皇太后身体康健,才是后宫的福气,我私心里是最希望人人都多到奉仪殿来走动才好,像今天这样说说笑笑,也好给太皇太后解解闷。”冯妙柔柔地一笑,“妹妹跟崔淑华、郑令仪、王良信都住得很近,下次再来奉仪殿,不妨也叫上她们一起来,你说是不是?”

    袁缨月的脸微微一红,像被人说中心事一般,声音越发低了下去:“姐姐说的是,妹妹记下了。”她用柔软的绒布,替太皇太后擦干双足上的水分,又给太皇太后套上软底的缎面鞋子,这才叫半夏把香柏木盆端出去,自己垂手站在一边。

    不一会儿,半夏端着炖好的银耳雪蛤进来。太皇太后眯着眼睛半躺着,就着袁缨月的手尝了几口。这才悠悠地问拓跋瑶:“玉霞那丫头,你打算怎么安置?”

    拓跋瑶一怔,回答道:“虽说孩子养在我膝下,可毕竟她才是生母,我会跟婆母说,给她一个侍妾的名分,让她终生有靠。”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接着说:“毕竟是个小孩子,虚爵给的太重了,反倒折了他的福寿。哀家看,不如等到满周岁时,让皇上给他一个子爵的虚衔吧。”

    子爵算不得多高贵,冯家满门男丁几乎个个封王,就连高氏的子侄,也有不少封了个郡公的头衔。拓跋瑶从小见惯的都是显贵宗亲,这时难免有些失望,可当着太皇太后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只能谢了恩典,把孩子交回飞霜手中。

    太皇太后坐起身,似有深意地看了冯妙一眼,转头却是对着袁缨月说话:“你也不必整天都耗在这里了,如今后宫人手不够,你也跟着崔锦心一起,去学学打理内宫事务。你从前在娘家时,都学过些什么?”

    袁缨月低眉顺眼地回答:“嫔妾在家时,不过是帮着母亲做些针线女红而已。家里的姐姐们出嫁得早,有时候也帮嫡母清查账册、管教家里的下人,并没做过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这些也够了,回头你去问问锦心,看内六局里你对哪一局熟悉些,先去学着管管。”太皇太后拿定了主意,雷厉风行地吩咐。

    “是,嫔妾一定尽心尽力地学。”袁缨月像是不胜娇怯地答应了,语声里却带了点遮掩不住的喜气。

    冯妙在一边看着她的神情,忽然抿嘴一笑,走到太皇太后面前说:“妙儿也有一件事,想恳求太皇太后。”见太皇太后望着她,冯妙便低垂下头,谦恭诚恳地说:“借着这次的机会,崔姑姑整肃内六局,刚好可以清除多年的积弊。嫔妾想,织染坊虽然是新设的,可毕竟也是后宫的一部分,总这么零散在内六局之外,毕竟不合规矩,不如也劳烦崔姑姑一并规整到内六局里去吧。”

    话一出口,屋内其他人都带着些奇怪的意味,打量着她。虽然没有明说,可在众人眼里,织染坊一向只听冯妙差遣,外人很难插上一手。现在她肯主动让出织染坊,岂不是连自己最后一点依傍也不要了?

    冯妙在太皇太后身边坐下,替她揉揉额角:“妙儿自己想偷个懒,歇上十几天。等崔姑姑安排好了,再看看哪里需要人手,让我去做就行了。”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