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反贪大明》正文 第十一章,死去的引荐人(二更)
    锦衣卫这个词,在大明,不知是谁第一个提出的,可这词充分体现了汉语意象的一种华美感。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大明朝的锦衣卫虽然很有名,可锦衣卫衙门在全国的常驻机构其实并不多,据说全国只有十四个千户所。

    身为天子亲军,他们也不是大白菜,满大街就能碰到的。

    在这样一个小县城中,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让他登门去求职。

    虽说市井各行当可能充斥着许多锦衣卫探子,但只要对方没暴露出来,你就不知对方是谁。

    在前世,他虽没有专门研究过,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锦衣卫系统,但也听说过一些。

    据说锦衣卫选拔,一般都是由锦衣卫中人的子侄至亲选人,到明朝中期,也开始在良民百姓中选拔。

    毕竟,锦衣卫的职能还需要能做事能办事的人。

    那些因为裙带关系补入的,大多只是混一份差事,能力有限,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有些能力的血液加入。

    但就是这些新的血液要想进入,也需要一份机缘,也需要引荐人。

    那么,他沈沐有现成的引荐人吗?

    在今天之前也许没有,可现在他有!

    他有一个死去的引荐人。

    就是那名青衣大汉。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时一个人死了,并不等于他活着存在的一切就真的变成了尘烟,随风消散了。

    有时他代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他的死亡而终结,反而还会继续延伸下去。

    这种延伸可能发生在他的亲人子女身上,但还延伸在他生前所代表的社会关系中。

    他是青衣大汉临死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这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人与人之间,不管在何种境地发生了某种关系。

    只要将这种关系合理地应用起来,就是通往另一条路的门。

    既然这青衣大汉死在了这个县城,人家也是有组织的人。

    上面的人就不会不闻不问,追查下来,就算是当地的县令也要有个交代。

    锦衣卫一向跋扈惯了,身为天子亲军倍有优越感,只有他们掌握天下许多人的生死,却不允许他们自己任人打杀。

    如果置自己同僚的生死不管,那么,下一次,如果自己出了什么意外,谁还愿为他们的生死追查到底,谁还愿帮忙庇佑照顾他们的妻子家人?

    先前,在惩治贪官系统没有激活之前,正因为考虑到这些后续麻烦,他不想招惹事端,本是打算不理会树林中青衣大汉和那三个黑衣人的尸体的。

    所以,连青衣大汉的嘱托,他都没想过给予回应,宁肯当个失信的人。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既然已经被绑定了那个鸡肋半成品系统,他就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想法了。

    现在,为了不完全消除掉他与青衣大汉之间的关联,跟锦衣卫搭上线,他就必须要将青衣大汉的死给暴露出来,并且引起各方关注,将整个水给搅浑了,他才能攫取最大的利益。

    这需要掌握一个度。

    一个既伤不了自己,又巧妙地吸引锦衣卫调查人员关注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他要成为那四具尸体的发现人之一。

    为什么是之一呢?如果他现在一个人去报官,将自己先前看到的说出来,恐怕达不到目的,还会被牵连。

    且树林中死去的人不是青衣大汉一人,还有三个身份不明的黑衣人。

    谁知那黑衣人背后的势力又是什么人?

    所以,他不能让自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