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踏雪玉摧红》正文 第九十五章 魑魅魍魉
    众位看官,到现在为止,肯定会对一个事情感到非常奇怪:裘天赐不过是一个丐帮二代而己,而做为六扇门中低层领导的乔四,为什么要对裘天赐的事情如此上心?

    这,首先又要提及到太祖朱元璋与丐帮陈友谅之间的矛盾。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大元即倾欲倒,黎民倒悬,群雄并起,各方割据,泰州张士诚虎踞江浙,淮右朱元璋鹰扬金陵,岳州陈友谅高视湖广。

    偌大元蒙苦守半壁,已失其鹿,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手握重兵称王望帝,家家自谓四战之地纵横捭阖,然而,中华华夏之花落谁家,自不必多言。

    几方杀伐多年,最终尘埃落定,太祖朱元璋深厌恶者,乃是张士诚以及陈友谅两人耳。

    张士诚乃是江南盐商拥趸,天下之财十之占八九,驱财聚兵,强劲异常,太祖深谋,侥幸胜之,后数年,打压元末首富张士诚旧属沈万三也是余脉震荡。

    而陈友谅这个人,则是朱元璋平生之劲敌,两人相较,皆出身苦寒,年即弱冠,陈友谅出自丐帮,朱元璋挂单和尚,同样都是靠着一步步军功升级,陈友谅对决朱元璋之势,恍若三国官渡,袁绍袁本初对阵曹操曹孟德。

    鄱阳湖一战,六十万对二十万,陈友谅意外翻船,朱元璋成功逆袭,天下归朱之势确定。

    至此,在大明一朝,丐帮这个组织是很不得势的。

    为了躲避朝庭的打压,丐帮从此改变了路数,行侠仗义之事并不敢多为,而发家致富之必是热心,捞偏走斜已是常态。

    岳州故地,有道是三国周郎阅兵旧楼岳阳楼,上有范仲淹范希文所书《岳阳楼记》堂堂皇皇,下有丐帮总舵魑魅魍魉。

    裘三两这个孩子,心中从来没有过关于父母家乡的具体记忆,又遭到了多次的转卖,最终沦为丐帮八袋长老裘宗翰之子裘天赐伴读,名为伴读,实际的身份是:贱奴。

    据大明律:“娼,优,乞丐皆不可入仕”,简而言之,就是说:丐帮以及他们的子女后人,是不具备通过科考入仕改变命运的资格的。

    但是,上有律法,下有对策,此时的丐帮已经不再是北宋时候那个一腔正气,身无分文的丐帮了。经过了近百年的经营,现在的丐帮早己经是荷包鼓鼓,富甲一方。

    有钱了,凡事都容易处理了,如果想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使银子买办易籍即可。

    裘宗翰的长兄乃是丐帮总帮主裘宗望,这两兄弟暂时只有天赐一个孩子承继香火,而裘宗望又与大明三法司捕快乔四关系甚好。

    乔四收足了银子之后,灵活操作一番,特意将裘天赐的丐籍转为商籍,使得裘天赐具备了参予科考入仕的资格。

    大明实行四级考试制,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转为商藉的裘天赐己经年满十五岁,他成功经过了院试、乡试、会试的考验,己经具备了“举人”身份。

    只是此子性情太过暴戾,逼迫得伴读裘三两不堪忍受,以致于裘三两重伤了天赐之后出逃。

    其实,光是看使用重金将裘天赐的丐籍转为商籍这一条,就可以看出丐帮对裘天赐的重视,裘三两此举惹得丐帮高层震怒,号令门下弟子共同追杀裘三两。

    很可惜,其后的追杀行动非常不成功,丐帮弟子虽然遍及天下,始终抓不住裘三两的本尊,反而又被他伤了数名弟子。

    一个江湖门派,特别是丐帮这样敏感的门派如此大举兴兵,很容易触碰皇家的忌讳,丐帮高层也不胡涂,暗中使出重金,托请六扇门乔四协同办案。

    乔四几次收到过丐帮的好处,而自己又是裘天赐丐籍转商籍的保证人,这才参与到追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