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踏雪玉摧红》正文 第九十六章 立杆见影
    此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早期天主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又附有唐高宗以及他的皇后武则天派遣几个皇子接受洗礼之盛况。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信仰景教之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的长子无忌书写并题额。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一千七百多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国之文字。

    安若望初入教时便早有耳闻,进入大明本土之后,他辛辛苦苦寻觅了很久,及至今年才将之偷偷出土,他先期将之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葡萄牙总部,教宗对之极其嘉许。

    安若望又怕此碑被贼人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然后转运至此间。

    此外,碑上还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天主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

    碑文虽系西方人撰写,但因为他在大唐文化中沉淀太久,中文功底极其深厚,因此,安若望主教此时再读来,绝无晦涩难懂之感,品之更像一首精美的历史诗篇。

    轻轻抚摸碑额上部,感受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中国莲花瓣朵,安若望感叹,这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之“花”,结的是天主教之“果”。

    安若望主教进入自进大明境内,竭尽全力传播主的福音,及至今日,他自觉年事渐高,却也只是在大明境内修建了三所天主教堂,门生寥寥数十人而己,与信徒遍布天下的佛,道二教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抬头时,暮云四合,夕阳将落,大地上暮色更加浓重。

    查战此时醒了,神色虽然憔悴,所中奇毒倒是己解了,缓声道,“安主教想让查某为您进北京铺路,就是要献上这么一块碑?”

    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只是天主教教众们的圣物,于查战这些凡俗人的眼中,除了看它有些年份之外,不过是一块普通碑页而已。

    安若望主教远眺着窗外的沉沉暮色,忍不住兴奋道,“我听闻,北京朝庭中有两大核心人物,一个是首辅大人杨廷和,另一个是太师大人朱寿。我若在有生之年见了其中一个,便能助本教发扬光大。”

    这几年来,查战一直戍守边陲,与北京朝廷中的权贵们並无交集,对于首辅大人杨廷和,己经算得上是只闻其名,至于这位太师大人朱寿,干脆是闻所未闻!

    看着查战脸上的茫然之色,安若望微笑着提示道,“少将军与朱寿大人有过战斗友谊。”

    查战依旧一头雾水。

    安若望道,“您还记得应州大战吗?”

    少将军查战这几年一直遭际不顺,寻源头全是因为当年的应州大战而引申,如今,安若望主教却又将这本旧帐翻出来,一边侍立的众位镖师登时脸上变色。

    查战却在轻抚佩剑,此剑陪他行伍多年屡经修复,剑锋上面砍杀痕迹也已有些看不甚清了,但触手摸来,却仍是斑斑可数。

    安若望讲到兴奋处,目露祥和之光,道,“我听闻,几年前在应州,大明军与鞑靼蒙古骑兵会战,您与您的父帅阵前冲杀,曾经救下过一位威武大将军。”

    查战哦了一声,自语道,“老主教的意思:当年的威武大将军就是如今的太师朱寿大人?”

    安若望主教喜道,“对,对,对,正是如此!”

    查战倒也不贪功,惭愧道,“当初救下他的,却是一个叫作玉摧红的江湖游侠。”

    安若望主教朗声笑道,“玉摧红当初跟我说过,那却全都是少将军你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