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踏雪玉摧红》正文 第五十二章 无心白条
    南京,又称金陵,应天,所谓‘侬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乃是明太祖龙兴之地,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勿需赘言。

    地灵之地偏偏有两处绝地,现在讲的便是其中一处。

    长江万里:奔流而下,分支众多,及至南京,而分流一处,名阳明河,河水流转黑石为渡,此处名曰:蕉溪岭。

    蕉溪岭上居民一直以农耕为主,勉强自足,坏就坏在,后来不久,有金主在此山中勘测出铜脉,因此建矿挖掘,其实也只是一个小铜矿而己。

    自开挖之日起,矿难死过几次人,金主惶恐,以为触怒山神,捐资在蕉溪岭上,圈了一棵数百年的槐树而建成兰若寺。

    但后来小矿挖断了矿脉,各处古井因之干涸,惟留苦泉一口,涩不能食,因此谷物欠收,金主愧而遁走。

    及至建文四年,兰若寺的老槐树的树干长成哭状人状。

    槐者,木鬼也。术士认定是大灾的前兆。

    当年春天,金陵各地本来风日丽,惟有蕉溪岭上乌云笼罩,天色黑如毒墨,山民百姓以为天谴,终终弃家而走。

    当夜辰时,天雷滚滚,从天而降,引发猛烈山火,烧足七日,暴雨方熄。

    孤老们战兢兢重回故地,不单蕉溪岭上的所有植被过火,连兰若寺也被雷劈至片瓦无存!只有原来禅院正中那株老槐树被烧秃了,勉强留着黑魆魆的枯枝高高耸向天空。

    从此,蕉溪岭上雷击不断;人迹愈发罕至,以至于剪径都不敢在此落草。

    又一年清明,山民回蕉溪岭祭祖,目睹到岭上植被不生,惟有老槐树枯枝之上竟然绽放了一颗新芽,一个心善者祭扫之余以苦泉之水浇灌。

    槐树因此开枝散叶,虽然它只是半树干枯半树繁荣,蕉溪岭上终于也有了一丝生机。

    巧之又巧,那个诚心以苦泉浇槐树者,本来病体缠绵,朝不保夕,这次回家之后竟然不治而痊愈!

    此事一传十,而十传百,引起轰动,善男信女,心有所求,必亲至蕉溪岭上,祭拜之后,献以苦泉之水,往往得偿所愿!

    大明民间早有桑,槐,杨,柳四树招鬼的说法,但是将个人不幸的源头强行推到一棵树上,有失偏颇。

    而且,小铜矿挖断铜脉的同时,污染了水源,地下水中沉淀太多矿物,涌出的泉水肯定苦涩而有毒,苦泉便也是胡乱挖掘的必然结果了。

    自此后,有佚名智者将蕉溪岭上这棵半枯半荣的老槐树命名“雷公许愿树”,四方听闻的善男信女们来此络绎不绝。

    只是,苦泉源头太浅,每日滴水有限,接小半桶水便需要耗足一个时辰……

    后来经过大家统计发现:许愿而不献苦泉水者,许愿不灵!

    妄然而求大富大贵者,许愿不灵!

    求艳遇姻缘者,许愿不灵!

    更恐怖的是:大奸大恶者,若无忏悔自新之心,往往还未等看见雷公许愿树,先被骤然而来的暴雷劈死在蕉溪岭上!

    这才让蕉溪岭上慢慢回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