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南疆喋血记》正文 第94章 九三,秘使西来举棋难下,大军东进拍板定音
    安顿好沙金花,少卿便即着手做出使郑成功部的准备。可是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又让他一时走不了啦。

    这一天,驻扎在梧州外围的李定国部将常荣,忽然带着安龙朝廷中翰林院孔目周官来到城中定国指挥所,向定国泣拜在地,口称“皇上危也,请李将军火速救驾!”李定国大惊,赶忙扶起讯问详细,周官从贴身内衣里取出皇上密函递与定国,定国随即展阅,只见其上书曰:

    书至李定国大将军亲鉴:

    朕自驻跸安龙以来,因将军所知之原因,日日如坐火山矣,承蒙将军数遭遣密使至朝见朕,百般宽慰看觑,朕心稍安。朕深知将军戎马在外,为我大明抗虏开疆,浴血死战,本不该以朕一已之感受搅扰于将军,凡事自当以大局为先,隐忍为要,奈何秦王孙某骄横之态日盛,谋逆之心日显,立太庙、定朝仪,擅改国号,及至公然指使皇城爪牙,擅抓朝臣古其品,解至贵阳杖杀,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皆言其逼宫之期指日可待也。

    昔者将军所遣少年侠士徐少卿者,曾与朕相约,赴昆明延请黔国公沐天波入卫皇宫,孰知此子有去无回,至今杳如黄鹤。朕素知将军忠勇无匹,疾恶如仇,即便秦王,亦颇忌惮之,朕思前想后,唯有将军,方能解朕于倒悬,救国于危难。今有首席大学士吴贞毓者,特荐翰林院孔目周官,干冒杀身之奇险,潜出皇城求救于将军,望将军暂将诸事搁置,火速带兵入朝,挫贼人之阴谋,挺抗清之旗帜,如此,朕之甚幸,国之甚幸矣!

    明天子朱由榔翘首以盼!

    大明永历*年*月*日

    李定国读完盖有国玺的密信,不由得在心中犯起难来:一方面,朝廷形势确实已到了危险的边沿,只怕派一两个武功高手入卫已无济于事,唯有自己带兵将皇驾移出安龙方为上策。而另一方面,他派出去联络郑成功的使者也才刚去不久,万一这一次联络成功,郑氏答应和他一起夹攻广东,而他自己却带兵去了西边千里之遥的安龙,那岂不是和自己的约定背道而驰?失信于郑成功不说,还将失去一次自己好不容易盼来和战略良机,这样的良机稍纵即逝,以后恐怕再也不可得了。再者,若是现在就带兵勤王,将行在迁出安龙,那么又能将其安置于哪里呢?贵阳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那里是孙可望的老巢,不能让皇上才出狼窝又入虎穴,若是安置于昆明,那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昆明守将为固原侯王尚礼,领兵二万镇守于彼,另外还有孙可望麾下将领王自奇领五千骑兵驻于楚雄,贺九仪领五千步兵驻于武定,这三人可都是孙可望的老部下和死党。就算昆明还有德高望众、心向朝廷的沐天波和刘文秀,可二人目下都是光杆司令,手里无兵权,手下无兵卒,又能起得多大的作用?再说那沐天波一向纵情山水,云游四方,到时在不在昆明还要打一个问号。一旦三将反目,把去路堵死,孙可望再派兵增援,岂不又是个同室操戈的混乱局面?况且,即便移驾昆明成功,也势必丢失两广,就算偏安一隅,又能有多大作为?而以李定国之前的设想,无论如何也得等到自己和郑成功取得联系,打通两广至沿海的通道,那时再考虑扈驾和移跸的问题,若能将朝廷迁至肇庆或者广州,那么反清复明这盘大棋就可以彻底走活了,而据他估计,自己的部队若能和郑成功的的数十万水陆兵马连成一气,再加上沿海各地自发组织的抗清水师,首先在兵力上就可彻底碾压尚可喜和耿继茂二王的主力和清廷留在广东的少量八旗军。扫平广东不说易如反掌,至少也不会难如登天。而此刻周官的到来,彻底把他的心搅乱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看着衣冠不整、瘦骨伶仃的周官,李定国便知他一定是历尽了千难万险方才到达这里的,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说自己目下还不能去安龙扈驾,那样不仅周官会绝望、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