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南疆喋血记》正文 第43章 四二,劝君出山苦口婆心,拒卿不仕心灰意冷
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吗?”

    方以智眼睛怔怔地望着壁顶,半晌方才答道:“茫茫人海,滔滔浊世,怕是只有这深山老林才是贫僧的立足之地了。”

    少卿有心要说他出山,便继续说道:“前辈既是大明臣子,目下大明虽说山河破碎,但毕竟尚存半壁江山,前辈何不再度出山,为我大明效力呢?”

    方以见说,再度将少卿打量了一番道:“如此说来,小哥儿目下是在为大明做事了,专程来游说贫僧的了?”

    少卿想了想道:“正是,前辈以为如何?”

    方以智沉吟片刻,喃喃道:“像你这样的人才为朝廷效力,但愿这是大明之幸,而不是小哥儿之祸!”

    少卿一时不明就里,讶然问道:“前辈此话怎讲?”

    方以智道:“目下的‘大明’究竟是甚么概念,在你我心中可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你,很可能是希望所在,而在我,则是不可雕的的朽木也!”

    少卿惊问道:“不知前辈何出此言?”

    方以智道:“当下的‘大明’究竟是甚么货色,贫僧可说是早有领教的了,贫僧身为大明子民,不是不想为大明做事,然而实在是没法做啊!”

    少卿知道对方曾在崇祯、弘光、永历几朝都作过官,但他究竟经历了些甚么,自己却是知之甚少,想必是极度灰心失望的吧?要不也不会遁迹山林,并说出方才那番言语的了。不过他并未死心,还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说服对方,于是说道:“小子虽不知道前辈当初在朝廷经历了哪些冤屈和磨难,不过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伸能屈,前辈当以民族大节为重啊,岂可纠缠于个人恩怨得失,置国家民族于不过而偷安荒野?”

    方以智沉吟片刻道:“按说,小哥儿没有贫僧感同身受的经历,是没资格教训我的,不过贫僧并不怪你,因为你自有你的经历,而且出发点法也没有错。”

    少卿赶紧说道:“小子岂敢教训前辈,实在是言出肺腑不能自已,如有冒犯之处,还望前辈千万见谅!”

    方以智笑道:“小哥儿并没有冒犯贫僧,贫僧也非鸡肠小肚之辈,不过各人积经历感受不同而已,贫僧非但不会怪你,反倒对你的那一份赤胆忠心颇为佩服,不过在贫僧来说,却是早已心如死灰了。”

    见少卿依然有些不解地望着自己,方以智继续道:“这么给你说吧,抛开个人恩怨不谈,在贫僧看来,朱由榔那人,根本就不堪大任,朝廷内部奸人当道,派别林立不说,他自己做事却又左右摇摆,毫无主见,而且胆小怕事,没有担当,自执政以来,一有风吹草动就只顾逃跑,在贫僧眼里,可说就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他那小朝廷其实早已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有没有贫僧都是一样。贫僧知道小哥儿当下正在为他办事,我这样说也是是言出肺腑,也请小哥儿不要见怪。不过也许小哥儿目前在朝廷的情况和贫僧当初又有不同,当如何处之,也请小哥儿自酌,不必为贫僧的话所左右。”

    少卿明白,方以智的话并不是没有道里,只是他可没有方以智那么悲观,于是辩道:“前辈的话虽然也是言出至诚,不过小子觉得,对皇上的看法或有偏见,或者说并不全面,在小子眼中,皇上为人虽然中庸却并不昏庸,而且宅心仁厚,大有仁君之范。”

    方以智显得有些无奈道:“你说的这些贫僧又何尝不知,然而仁君不等于明君,也许你在朝时日无多,对你的皇上还没有深入了解。总之贫僧对他是不抱希望的了。”

    少卿闻言,赶紧申明道:“其实小子并未在朝为官,对皇上也只有一面之缘。”

    方以智疑惑道:“唔,你是说你并未在朝为朱由榔办事?”

    少卿正色道:“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