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野性为王》正文 第三百六十章 匪夷所思的结论
,你们在种种阻挠下接受了摇滚,为什么又要为难你们的孩子?难道只是因为家长不喜欢,就要扼杀嘻哈,这一种已经在全世界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文化吗?”

    文中还强行解释了一波“yo,saag”为何会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就是因为mc钉精湛的演唱技巧,以及深厚的说唱功底将嘻哈的精髓表现出来,引起了人们潜意识、内心深处的共鸣。音乐旋律容易使人“中毒”,好歌更是如此,就好比10年前,r&b王子的“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一样,只不过mc钉唱的比他更好,“毒性”更强。

    洗白文最后:“摇滚可以诠释飞扬青春,嘻哈也可以,音乐是一种信仰,嘻哈同样也是。各位为什么不能抛开成见,就像你们当初接受摇滚一样,静下心来,去尝试接受嘻哈呢?”

    这位公知笔力不错,乍看之下挺有道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就比如,他仅凭直觉就认为是大龄群体在反感嘻哈。

    国内某大学一位社会学导师看完后,很快就发觉不对劲的地方,因为就他所知,身边不少年轻人,例如他的学生、各系讲师,都很厌恶时不时爆出一句:“yo,saag~”

    这位导师随即发动手底下学生,专门就这件事,对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群展开细致社会调查。

    7天后,调查结果令人意外。

    首先,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相对乐于接受嘻哈文化的年轻群体,他们说“yo,saag”的频率并不高,大多数时候只是出于玩笑,和同学们来上一句,通常几天也说不上一次。

    但他们平时有听说唱音乐的习惯。

    其次,有趣的地方来了,真正说得多的,反倒是那些平时对嘻哈不了解,不关心,除了最近在综艺节目上看过,几乎从来不听说唱音乐的人。

    这些人有来自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男女都有,他们中绝大多数本来对说唱压根不在乎,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直到莫名其妙开始蹦出“yo,saag”,有时候一天会不受控制地说上3、4次,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从而变得对嘻哈反感。

    所以,公知洗白文里所说,是大龄群体在反感嘻哈,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严谨的。

    那位导师仔细研究过调查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句“yo,saag”似乎在专门针对那些对嘻哈无感的人群,越是对嘻哈无感,就越是容易“中毒”,仿佛有某种不知名的力量在强迫他们喜欢嘻哈。而选择接受嘻哈的人,中毒症状明显减轻。

    对于这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导师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只能归结于受调查人群数量太少,导致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话说回来,这位导师要是能想明白,他就可以修仙了。

    也是在这天,纪安龙宫里竹米大片成熟,而国内第一平台宣布,mc钉入驻平台,成为旗下主播。

    【求票求打赏】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