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零二章 把事闹大
多的交易协议?

    说这些,是指,哪怕是蔡邕、郑玄、田丰这样的学识渊博之士,他们也都很难跳出这样的一个社会常态。在他们的思想里,皇权依然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始终都是活在这全社会框架之内,对皇权依然有着一种天然的畏惧、服从。

    郑玄,他之所以不愿意出仕,不愿意和奸佞同朝为官,实际上,他潜意识中,应该还是出于对皇权的天然畏惧。皇帝宠信奸佞,弄私舞弊,他无所适从,无力跟那些奸佞作斗争,所以,干脆就不入这个圈子。

    田丰、孔融,他们两人都是自己辞官的,他们同样是畏惧皇权,因为皇帝宠信奸佞,他们本人无力跟那些朝中奸佞作斗争,因为那些朝中奸佞可以随时都能够借皇权来置他们于死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他们的心里,这种观念恐怕也早就刻在骨子里。奸贼当道,那些朝中奸臣,只要向皇帝进贡馋言,就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只要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抄家灭族。

    没有人想死,所以,他们都辞官离开。避开奸佞的迫害。

    正因为他们都知道朝廷的黑暗,京城的凶险,所以他们此时都无比担心,担心刘显进京之后,会被朝中奸贼陷害而亡。何况,他们现在也都清楚,刘显现在已经是当今皇帝都想铲除的人。

    可是,现在他们却也不能劝刘显不进京,因为不进京就是违抗圣旨,这也是死罪。

    皇帝再不是,也都是皇帝。在他们的心里,哪怕如蔡邕,他心底里对皇帝的确也有一定的怨念。可是,他都坚信,那是因为皇帝身边的奸佞弄权,欺骗了皇帝,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才会导致皇帝不明情由,才会导致他流放半生。

    蔡邕、田丰、郑玄他们都是忠直之士,对大汉的确是忠诚不二,他们从来都不会产生那种造反、推翻这个大汉皇权的念头。

    正因为如此,他们现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召刘显进京的圣旨,他们也显得束手无策,哪怕他们都是智慧通天的人,可这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如果论谋,现在朝廷用的就是阳谋,早前的圣旨,先承认了刘显是平原王府马贵人义子的身份,并且还封赐了刘显。朝廷先对刘显示以恩。

    然后,再以马贵人病重的借口,召刘显进京,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还有什么的办法可施?陶丘洪所说的,刘显借大婚冲喜的事来拖延进京的时间,这个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当然,如果他们如刘显一样,敢于真正的蔑视皇权,不把皇帝的圣旨当一会事,敢于造反,那么这肯定不是什么的问题。随便找一个借口,不进京就是不进京,朝廷要问罪,那就起兵造反。就是这么的简单。

    可关键是他们压根就不会想这个,不敢想,也不会去想。

    如果刘显到时候真的起兵造反,那么他们恐怕第一时间就跑掉了,不可能会继续跟着刘显了。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的确也很为刘显担忧。可是对于刘显自己来说,却还真的不会对这个是一会事了。

    如果是刘显没得到太平经,不成武将,自身没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以及,没有现在的局面,那么刘显是真的打死都不会进京的。如果是那样,刘显宁愿借张宁这个太平道圣女的关系,投靠黑山张燕或是泰山管亥都好过进京丢了性命。

    但现在刘显不同了啊,刘显到了这个时代,虽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可已经发展起来了,不说已经发展得很好很强大,但起码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任由别人拿捏的人了。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且本身还有了一定的名声名望。加上刘显也肯定不会束手就擒,肯定不会因为一道想要取自己性命的圣旨就伏首的人。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