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道学宫分院
。而与此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就算是如此,为了避免一家独大,也不可能让某一派独自掌握学宫。

    除了有着秦国官员的监督,还会筛选另外几个门派参与其中。

    比如赵国的学宫由儒家进行主导。

    但这个地方的学宫虽然不能像咸阳天道学宫一样容纳十几个流派,但也不能仅仅只有儒家。

    未来保持各方势力的均衡,北辰与嬴政暂定了四个名额。

    这四个名额之中,有两个是固定的。一个是儒家(仅限赵国),另一个则是法家。

    而另外两个名额则是根据天道学宫之中,各个流派的排名来安排的。

    比如,现在天道学宫之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分别是道家、儒家与纵横家。

    那么多出的两个名额,就归道家还有纵横家。

    由于排名会因为教师考核等因素而发生变动是,所以这两个名额也不是固定的。

    每隔几年就会调整一次,排名高的会顶替排名低的。

    有了这条关系链,不仅可以保证有序的官吏,还能够避免各地的分院放飞自我。

    此外,为了分辨主次,还有两条规矩。

    第一,只有秦国的天道学宫才能称学宫,至于其它的地方只能叫做学院。

    第二,天道学宫每五年更换一届。而其它地方的学院只要入学两年就能够毕业。

    而随着学习时间的缩短,录取门槛与毕业的要求也会随之降低。如果有学生在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可以进入天道学宫继续学习。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

    简单来说,如果天道学宫相当于后世的重点大学,那么其余各地的学院就像是中学。

    嬴政与北辰俩了整整一个时辰,终于将大致规划给完成。

    虽然韩赵之地学院的建立于发展不需要北辰亲自盯着,但在与儒墨两家的沟通上还需要由他出面。

    几日时间过后,这件事情终于敲定了。

    在得知天道学宫要在韩赵两地开设分院后,儒家与墨家也都表示了支持,很痛快的同意的整个方案。并表示一定会尽力的安抚百姓,培养人才。

    至于管理学宫的人选也有了结果。

    去往韩国的墨家派出的是精通机关术的班大师。而要到赵国建立学宫的儒家则是请了一个大人物出马。

    此人名为伏生,乃是荀夫子的一个师兄弟,同时也是七国有名的大儒,由此可见儒家对于此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