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零二章 青梅煮酒期
舒缩,沈厚抑扬”。

    毕岚曾“作翻车”,供洒道之用。这在马钧之前约半个世纪。但毕岚的翻车是否就是后世的龙骨水车,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国子学中的国学生们也开始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彼此成为固定的朋友,甚至几方背后的家族,也开始断断续续的有了联系。

    而马钧所作之翻车,则无疑是用于农业排灌的龙骨水车。其结构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并且运转轻快省力,儿童都可操作。

    所以马钧应是龙骨水车的发明者,至少可以说他是继毕岚之后,对翻车作了重大改革,并用于农业排灌的革新家。

    翻车问世后,迅速得到推广,并沿用至今。在近代水泵发明之前,翻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对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马钧还制成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关于马钧作指南车的问题,以及与高堂隆、秦朗在宫廷上的争论,史书上有很生动的描写。

    其后的祖冲之曾将一辆只有外壳的指南车,制作安装了内部机构,予以修复,不过,有书本,详细地记载了指南车的内部构造。据此,人们才对指南车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马钧还改进了连弩和发石车,又利用机械传动装置,创造了以木为轮,以水为动力变化万端的水转木偶百戏。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机械发明家,他们在发明或改进各种机械,如先进的农业加工机械--畜力连机磨,水转连磨,水力连机碓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以前,陆上运输所用的车辆,多数是双轮车。双轮车只适用于在平地大道上行驶,而在山间小路上则无法使用。战争中,由于山道运粮困难,运输工具亟待解决。

    这时,蒲元发明了独轮车,常称之为木牛”,“廉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人载一岁之粮也”。这种独轮车适用于在崎岖小道上行走,一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

    造船技术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孙吴政权建立不久,就拥有船舰五千余艘,并不断派出较大规模的船队,北航辽东,南通南海。其中大船上下五层,可载三千人。

    在作灭吴准备时发明将许多小船拼装成一艘大船的造船方法。这种大船称为“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