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四十九章 鱼戏莲叶东
衡量一个人是否为贤德的尺度,“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儒家看来,“射”与“仁”、“礼”有着密切的关联,“故事之尽礼乐而数为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射箭完全是一种礼乐教化的方式。

    “天子作弓矢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尚武成风的商周时代,弓箭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被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射礼。

    按照《礼记·射义》的解释,射礼不仅选拔一般的人才,即使贵为诸侯,也要通过射礼来选拔。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射”是指五种射技,依次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

    白矢是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是说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是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是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在周朝官制中,“射人”是一个重要的职务,他们除了掌管射仪之外,重要的人事安排也都由其掌管,并负责祭祀、朝聘、出征、大丧等重要礼仪。即使到了秦汉魏晋和隋朝宋朝,沿袭自“射人”的“仆射”一职仍为诸官之长。

    周礼提倡以射观德,由此产生了射礼。“射”字是包括“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礼”就是为了树立人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弓箭从一种技术被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的礼仪文化。

    礼射注重的是人的品行,射以养德,古老的传统不主张射穿其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即可,甚至稍微偏一点都是可以的。。

    “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按照射礼的要求,所谓“不鼓不释”,射箭的人只能在鼓乐配合时射中才能称作“获”。传统射礼皆射三次,

    一射,但取合礼。

    二射,始取主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

    三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

    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

    “习射尚功。”即射礼的意义在于练功尚武。

    “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从“射不主皮”到“主皮之射”,后世江河日下,以弓箭为杀人工具,自然追求力道和射穿。

    “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然而贵族阶级之必需崩溃,平民阶级之必需崛兴,实乃此种文化酝酿之下应有之后果。”

    仆射李执之子李璁,吏部尚书杜渝之侄范铮、田曹尚书郑蠡之子郑琅、左民尚书王沽旁族王苏,还有已经入朝为官的崔霖、卢翊之两人,也不乏江东士族陆桐、陆槿两公子,以及江东豪族顾氏和庐江小族周氏这些南方氏族。

    在日光照耀之下,显得灿烂辉煌。驰道两旁,矗立着威仪棣棣的皇宫高院,甍宇齐飞,舛互迢递,一望无际。

    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层层高楼,鳞次栉比。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遮掩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书客居阅读网址

    yiguanhedu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