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一十三章 羽水之晡时
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

    三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

    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

    “习射尚功。”即射礼的意义在于练功尚武。

    因此,射礼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尚武文化。

    “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从“射不主皮”到“主皮之射”,后世江河日下,以弓箭为杀人工具,自然追求力道和射穿。

    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

    在庠序之间,固当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礼之间也。

    荀子云:“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射者男子之事也。”

    如果有男儿出生,就要在门的左边悬挂弓箭。国君世子生,还要让“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然而贵族阶级之必需崩溃,平民阶级之必需崛兴,实乃此种文化酝酿之下应有之后果。”

    射礼是以射箭来弘扬礼文化,射只是末,礼才是本。

    “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战争同样被赋予高尚古朴的礼文化。

    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

    “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

    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

    “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

    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

    给他驾车的人说:

    “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子濯孺子说:

    “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

    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

    “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

    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引箭。”

    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诡诈之术与厚黑之学滥觞。

    泓水之战成为礼文化的最后绝唱,宋襄公以仁义之师,等待楚军渡河后列好阵势,才下令出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中箭,半年伤重而死。

    阖闾,其子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人格理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没有什么义与不义,只有胜或者不胜。传统贵族分庭抗礼的游士崛起,虽然世道离衰,但物力进步,称之为黄金时代。

    书客居阅读网址:

    (PS:"小说"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