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道场山下遗孤
周边的事务都似不存在了一般,脑海中只剩下这一套心法。也不知过了多久,郭啸天只觉得小腹中一股热气升腾,四肢百骸从未有过的通畅,睁开眼一看,外面已经大黑了,灰袍老者和张十五、曲三都已不见了踪影,回头看杨铁心仍闭目打坐,便也不打扰。

    郭啸天站起来走出门外,挥了挥臂膀,只觉得力气增大了不少,看到曲三倚在门外的竹椅上,似是睡着了的样子,听到背后杨铁心说道:“郭兄,今天这如梦一般,这听听经文居然真的有变化,这前辈来无影去无踪,少也有百岁了,这世上竟真有长生不老之人”。

    “你们二人也不知是走运还是倒霉,这世外高人可遇不可求,老前辈离开前嘱咐,此间事且勿与人言。”这曲三似在睡梦中说出一番话,但每个字却又清晰的传到了郭杨二人的二中。

    两人向曲三抱了抱拳,那曲三倚着竹椅子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走进屋内说:“今日喝酒上头了,真真睡了一下午,你们回家去吧。”

    郭杨两人回到家中,均为提起此事。两人此后一如往日,耕种打猎为生,闲来习练兵器拳脚,便只两人相对之时,私下讨论印证抱元劲的修炼法门,随不能全然领会,但也偶有所获。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然后一跷一拐的走开,坐在门边,对着大江自管默默想他的心事,那日的事情似乎从来就不曾有过。

    吴兴在临安以北,太湖南岸,吴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吴兴的道场山上有一七层宝塔,名叫多宝塔,在多宝塔上,吴兴的风光尽收眼底。道场山下有寺庙,名云峰寺,元丰三年(1080)知州事陈侗奏改题“护圣万寿禅寺”,偶有传言是元丰五年道君皇帝出生那天,多宝塔有仙人显形视为吉兆,崇宁二年(1103年)徽宗皇帝赐名多宝山为道场山。在道场山下,万寿禅寺向东三里路就有一村落,村中约莫有十几户人家,均是在宋廷南迁时从北方迁来的,以山为名,村落名为道场村,村里南音北调虽多,但以北方移民居多,相处的倒还愉快。

    这灰袍老者自八月离开临安后,便似失去了痕迹,也不知去了哪里。直至这冬尽春来,道场村的杨柳都已经抽出了嫩芽,日里来,一日长过一日,村里人群大多是农耕渔夫之家,只有一猎户到村里不到两年,早已在村里混熟了。这猎户姓赵,三十左右年纪,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弟弟弟媳。这赵大憨厚老实,是打猎砍柴的一把好手,宋二像是个读书的书生,家里大小事务都是赵二说了算,弟媳全氏温柔贤惠,这俩兄弟生活经营的倒也不差。去年宋二的老婆就已经怀上了,看肚子大小,村里人都说是个双生子。

    谷雨时节,江南风景总是美丽的,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有本朝庐陵诗人刘过诗云“谷雨笋茶俱俊美,条风杞菊竞甘腴”。这一天,道场村的人总习惯一大早便去太湖边去走谷雨、采春茶,傍晚则燃起篝火拜湖神,以祈求一年的丰收,不论男女老少,大大小小都会去,这一天的村子里总是人去村也空的。

    而这一天的中午,赵大一家的嘈杂与村里的冷清极不相符,之间家里两个稳婆进进出出的跑这,赵二急切的在门旁等着,赵大远远的站在院子里,向内张望着。“哒哒哒哒”远处似乎传来一阵马蹄声,脸色微变,向赵二说道:“得快点,好像有官兵来了,我先出去拖延点时间,你们一会赶紧从地窖里跑。”说完,拿起院子里的猎刀,就向村头跑去。

    “夫人生了,夫人生了,是个千金!”不多时,稳婆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孩跑了出来,这小孩的哭声十分之健康;赵二接过小孩,一只手把小女孩抱在怀里,左手掏出一个匕首,刺死了稳婆,说道:“王婆,我也没办法,你只能死了。”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