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章 汉阳
有需要我再传你。”

    方起命人将信使送出,转身继续吩咐方权:“速叫诸位将军帅账议兵”

    不一会,司马朗、赵通、方权等一众军中重要将领悉数到场。

    方起简单叙述了一下信使带来的情报,在场众人听后无不大惊失色。

    奋威将军赵通看了看众人的神情。见没有人言语,遂跨步出列做了个四方辑说道:

    “将军。汉阳形势危机,不可不救。末将请命率一万军回援,五日内定破敌掳,解汉阳之围。”

    这位奋威将军赵通字元平,是一员将近四十岁的中年将领。他本来祖居徐州广陵郡,父亲也曾做过官,就任广陵郡下高山县的县令。赵通自幼师从徐州名将李杰,善使一柄长杆大刀。如果没有那场变故,赵通极有可能一直待在李杰身边当个偏将。

    变故的缘由是他父亲,一个为官清正的小县令。不善于私贿上级的他,得罪了来捞油水的巡察使。几句言语的冲撞后,竟然被随便编排了个罪名,活活打死在狱中。那时赵通正随着李杰在外平定一伙山贼的做乱,回到家中时父亲的尸首已然冷了三天。

    赵通一言不发,遣散了家里仅有的几个仆从。当日独自一人持刀杀进了巡察使的大宅子,几个拦阻的家丁均被他两三下打倒。赵通也不罪及他人,只斩了还在与小妾亲热的巡察使一人的人头回来,在父亲灵堂前祭祀。

    恩师李杰回护爱徒,写了一封手书,推荐他到方起这里避祸。方起得知实情,感其孝心,这才留用了下来。哪知赵通勇武过人,跟随方起屡立战功,在军中威望越来越盛。时至今日,已被升任为奋威将军,职位仅在方起之下。

    方权听后赵通的话摇了摇头:“赵大哥,那信使言匈奴兵马有三五万之众,你仅带一万步卒如何救的了汉阳?”

    “少将军。现在遥关内可战之兵不过三万。不分兵一万应敌,还能都带了去?”

    赵通说的是实情。遥关号称八万精锐,其实不过是虚张声势。边关十来年未见兵戈,八万人有一多半是常年种地的耕农及其家属。而剩下的一小半,也是拿锤头的时间多过拿刀剑的日子。要不是方起近几年加强训练士卒,遥关可能连这三万可战之兵都拿不出。

    “但关下的北人并不知道咱们的底细。”方权认真分析着:

    “在北人眼中,遥关就是有八万大军。所以他们才不敢贸然进攻,而是涉险迂回到我军后方去进攻汉阳。”

    “少将军说的不错。那我们该如何行事?”赵通反问道。

    “我觉得,应该带两万兵马外加两万耕农,耕农只负责多树旗帜以壮声威即可。匈奴人见援军声势之大,必然慌乱。我军再与汉阳城内守军一并趁势掩杀,敌军定会溃败。”

    方权自幼跟随方起在军中历练,虽然还未真正上阵厮杀过。但祖传的方家武艺已经练的纯熟,兵法韬略也有独特见解。在军中素有“小白袍”的称号。

    “不可。”一直背身看着墙上地图谋划的方起听到方权的策略,虽然也暗自赞叹了一句深得兵法要领,但还是头也不回的否决了。

    “父帅,为何不可?”

    “从遥关到汉阳,必走雁谷。两山夹一谷,乃用兵之绝境。带着耕夫行军速度太慢,如果敌人在谷内设伏,我军如何冲出谷口?”

    “那难道汉阳不救了?”方权略有不忿的说道。

    “放弃汉阳,未尝不是个办法。”

    一直沉吟不语的参军司马朗突然开口了,他身材略微矮小,喜欢穿一见破旧的青布衫,手里总是摇着一把扇子。

    “趁着匈奴大军还未攻下汉阳,没能兵进北地切断东南方向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