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一视同仁
姑夫这人有很多想法的,不肯轻易花钱的人,儿子也接过来了,以后上学长大了,钱都不够用的。

    二姑夫想着以后给孩子安顿到上海了,那就要给孩子买一个上海户口,一个上海户口,现在是明码标价的找关系,一口价,二十万。

    二姑夫十七岁出来打拼,在码头上扛大包,很有些见识的,觉得也就是紧着这几年能买户口了,不然外来人口呼啦啦的来,要想买都没得买,因此一直在攒钱。

    他想的,是马永红跟张向东压根不去想的事儿,想了也是白想,二十万啊,根本没得钱。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抱着在这里赚钱的心思,然后使劲的攒钱,最后还是要回到老家里去的。

    二姑给主家做好了饭,打扫了卫生,就来帮着马永红收拾,“来吃饭的人多不多啊?”

    马永红笑着蹲在那里洗碗,“还行,来吃饭的,我估摸着得二十个。”

    二姑就笑了笑,抱起来一摞盘子,“那就行,有人来吃饭,那就能赚钱,最起码你们的开销就不是问题了。”

    “是呢,这边菜贵。”

    马永红平时连西红柿都不舍得吃,更不用说什么水果,她不吃的,很想吃的时候,就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顺便买几个西红柿。

    这边的工友一日三餐都是在这里,早上起来的时候,得半夜里就起来忙着,她得起来熬粥,还要去烙饼,还得去包水饺儿。

    二姑不愁干活的人儿,她也细致,就是没什么主见,她来了这边就是靠着丈夫,又疼儿子,因此很会照顾人。

    平时出去干活儿,在家里的时候就照顾儿子,要吃什么喝什么,没有不满足的,她擦了擦手,就对着马永红说,“昨晚上你姐夫半夜里才回来,喝的啊,烂泥一样的。”

    “应酬多,没办法。”

    二姑就是提一句,又去说儿子,“晚上要喝大米,我就去做了大米粥,结果都快做出来了,又不吃了,要喝小米,差点把我气死了。”

    惯孩子,对着儿子没办法,孩子说什么,就没有不答应的,在老家的时候就这样,因此慢慢都知道,大山表哥脾气执拗的很,做饭要是不想吃的,一口都不会吃的。

    夏天的时候回老家一趟看他奶奶,人家当奶奶的,看着大孙子当然是很喜欢了,要吃什么,喜欢吃什么,提前就买好了,伺候的跟小皇帝一样。

    结果到了张老二家里这边住两天,这老太太的确是个狠人,她自己吃什么就给外甥大山吃什么。

    中午来的时候,就做了吊瓜馅儿的饼,正好是大丰收的时候,吊瓜大家吃不了,就去做馅饼吃,慢慢也不吃这个东西。

    慢慢姥姥在街上凉快,就听着张老二家里的在那里说,“脾气大,我不惯着他,爱吃不吃,不吃就饿着,二女儿脾气好,给惯坏了。”

    慢慢姥姥不爱听这个,听了一会儿就回去了,正好卖豆腐的邻家给她送菜吃,“婶子,我去地里摘了豆角,吃不了,给你送来。”

    姥姥答应的很痛快,拿了板凳出来做,“在院子里吧,凉快一些。”

    两个人就坐在院子里凉快会儿,姥姥没忍住,就说了,“你说外甥从上海回来的,总归一年才回来这么几天啊,到这里来,不说是给孩子做点儿喜欢的吃,就那样别扭着。”

    卖豆腐的许娘娘就笑了,她人好,也爽朗的很,在这边的人没有不爽朗的,不然过不下去这样的日子。

    她家里三个孩子,养起来格外的难,因此平日里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的卖豆腐。

    姥姥是气不过,觉得孩子来一趟,她推心置腹的想,要是她外甥这么大老远的来了,就住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