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八章 自卑的豪门继女(26)
    英国剑桥,国外九年。

    再回国,已是获得剑桥连读语言学博士以及心理学硕士学位。

    成功进入国内社科研究所,成为一名语言专研组研究学者。

    至于民海科技在她出国的那年,便成功上市。而在民海科技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五年前,黎民海重新找到她,为了能够完全掌控焕然一新、身价倍涨的民海科技,想要收回股份。但是他以超过股价两倍的资金意图买下她手中的25%股份。

    说实话,按照民海科技的发展势头,就算股份超过三四倍价格抛售出去也没有问题。

    但是最后童云苓没有多说,直接同意了。

    童云苓并不觉得有何过分,也没开出更多的条件,直接同意了。

    一是因为如今民海科技股价,她的25%股份便将近三十亿市值,而黎民海用两倍价格重新买回去,她也不亏。

    二是这几年光民海科技的分红利润,年过亿万,她利用这些资金去投资新的公司,建立地方方言及世界各地语言等各语言调研组,还联合自己心理学教授——国际著名心理学专家,共同合资办了个心理诊所。

    从民海科技上得到的资金,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说,她得到的,比她付出的,要多得多。

    对此黎民海重新找上来要回股份的行为,为何要回股份,还是以这样秘密的方式,甚至于是否同他前些年出轨有了私生子而是否想转移股份……这些,她都未多言多问,也无责怪埋怨。

    她得到的,已经超过自己当初预想的了,这就足够了。

    而且形势瞬息万变,新科技若不后劲儿足,技术公司的七八年红利期一过,便难以再盈利。如今民海科技上市也就不过五年时间,借助政策和市场福利,吞下去的利润难以估量,也该转型了。

    只是黎民海看样子心思并不想转型,反而更多的想要守着公司,为自己的小儿子铺路。

    这样的科技公司,无法转型,红利期一结束,利润便会急剧减少,如逆水而行,不进则退。

    童云苓时刻关注着民海科技的情况,却也没说什么,直接签了转让股份的合同。但同林政说了下,自己的想法。

    林政也很果断地认可她的意见,直接抛售了股份。

    之后不过一两年,民海科技便被另一家同行的竞争者打败,又不过一年,民海科技因内部战略分歧,转型调整失败,股价大幅下降。沦为雄厚资本家博弈的棋子。

    而黎民海也失去了自傲的资本,甚至再次联系过童云苓,只是童云苓却拒绝了重新投资一事。

    当初投资,既是为了利用剧情的便利,给自己积累资本,也是真心看好如初阳冉冉升起、一片坦途的新生的民海科技。如今民海科技转型失败,定位战略失败,内部派系纷争,她又何必再投资呢?

    童云苓在国外酣畅淋漓地吸收各种知识,去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

    之后再回国,直接进了研究所。每年除了固定公派出国交流访问学者,也有时间忙感兴趣的心理和语言研究事业。

    利用之前投资的资金,在国内注册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不紧不慢地开始着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