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25章 设定
黄山这个儿子的重视,进而就可以合理地解释黄勇志为什么会那么想掌控儿子黄山的人生。

    就因为他对儿子太重视了,也是因为黄勇志对传统接代的执念,所以在他年纪已大,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迫切想让儿子黄山早点结婚,然后在他有生之年抱到自己的孙子。

    ……

    至于,刚才的设定里,为何将男主的前妻和男主结婚时的年龄,设定为18岁?

    孙全也有多方面的考虑。

    正所谓青春无敌。

    孙全认为将男主前妻和他结婚时的年龄设定为18岁,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8岁的女孩,肤白貌美,青春无敌,所以就给了男主黄山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感受。

    一方面,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山,骨子里非常反感父亲给他安排的这门亲事。

    他大学时期,有自己喜欢的女孩,那女孩也对他有些好感,他在结婚前,鼓起勇气给那个女同学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他表白了,而那女同学也同意可以试着和他交往。

    但悲剧的地方也在这里。

    那女同学只同意和他试着交往。

    但黄山的父亲却迫切想让他赶紧结婚,赶紧生娃。

    他爹黄勇志口头上也给了他选择:要么他自己带一个女人回家结婚,要么就和他安排的那个18岁女孩结婚。

    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山,违抗不了老爹让他结婚的意志。

    他只能选择在那位女同学刚刚同意可以和他试着交往的下一刻,跟她在电话里求婚。

    显然,这样的求婚成功率肯定是极小的。

    黄山不出意料地失败了。

    那位女同学觉得他是个神经病,不可理喻,虽然略有纠结,但还是很坚定地拒绝了他。

    黄山只能带着抑郁的心情,顺从老爹黄勇志的安排,和那位18岁的辍学女孩结婚。

    因此,婚后,他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个媳妇很漂亮,他喜欢跟她困觉,但他心里又对大学那位女同学念念不忘,心中始终存着深深的遗憾。

    这给他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而和他结婚的18岁女孩,在高三这年辍学嫁人,本来学习成绩挺优秀的她,心里的不甘是肯定的。

    她心里对自己的命运是有很深的怨气的。

    她觉得自己的命运本不该是这样。

    她心里有很多如果。

    比如:

    “如果我爸没有那么早去世……”

    “如果我参加了高考……”

    “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并顺利把大学读完了……”

    “如果结婚之前,我选择逃婚了……”

    “如果我现在逃到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城市去……”

    ……

    因为心里始终存在着那么多如果,所以她的心是一直不安份的,她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不喜欢那个没什么感情,也没什么共同话题的丈夫,更不喜欢每天的洗衣做饭带娃……

    所以,终于在他们结婚后的第4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收拾东西,悄悄逃走了。

    逃走了这个家,逃去一座未知的城市,留下这个家的三个男人:黄勇志、黄山,以及她和黄山的儿子。

    ……

    如此设定,在逻辑性上,孙全觉得是ok的。

    能说得通。

    不仅能说得通,还能让读者对男主黄山和他的前妻,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

    既有对黄山结婚时,屈服于父亲的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