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3.第13章(捉虫)
    许爱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到下班的,回家晚饭都没吃,给自己做了一夜的心理建设,第二天才雄赳赳气昂昂地上班去,结果发现,叶小云根本没来,简直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憋闷得要死。

    叶小云可不管许爱党是否纠结,她一大早便带着昨天的战利品搭车去县城了。

    万松县是个不大的小县城,下辖包括松江镇等一共七个镇子。

    然而跟松江镇一样,万松县的地位也颇为尴尬。

    原本靠着手底下几个镇子上的林场,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是自从几家林场整合为林业局并且直接归为省管之后,万松县手里头只剩下一家国营参厂,日子可就没原来那么好过了。

    不过好在省里为了安抚,73年牵头在万松县落户了一家棉纺厂——吉省第九棉纺织厂。

    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正是棉纺织厂最红火的时候,只要是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布,就绝对不愁卖。

    民间以前就有句话叫,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如今也被当地老百姓用来形容棉纺厂。

    棉纺厂订单多,机器24小时不休息,工人也跟着三班倒地工作。

    厂子效益好,工人开的工资自然就多。

    所以厂门口的一条马路上,开着各种小店,每天交接班的时候,还有许多摆摊儿的人,比县城中心还要热闹。

    叶小云是搭林业局的车进城的,早早就到了厂门口,占了个不错的位置。

    她把背筐和手里的东西放在路边占上位子,然后夹了满满一碗用大叶芹拌的高丽咸菜,转身走进后头的陈姐早点铺。

    早点铺面积不大,屋里除了灶头,只能摆得下四张小桌子,如今天气还不太冷,所以门口也摆了两张,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在灶台边忙着包包子。

    “陈姐,忙着呢?”叶小云按着招牌上的名字叫人,一副自来熟的架势。

    “你是?”女人看叶小云不像是来吃早饭的样子,手里动作不停,面露疑惑。

    叶小云把手里的碗放在一旁桌上道:“我叫叶小云,从松江镇来的,在门口摆了个小摊儿卖大叶芹,给您添麻烦了,这是我自己拌的咸菜,您自个儿吃或是给客人们尝尝都行。”

    门口马路摆摊根本没有人管,陈姐在这儿开早点铺也有段时间了,平时摆摊的人,别说进来打个招呼了,走前不给你留下一堆垃圾就是好人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客气的。

    陈姐放下手里的包子,在围裙上擦擦手,拿出个碗递给叶小云,笑着说:“哎呀,你看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做啥。门口天天有人摆摊儿,没人管的,不用给我东西。”

    “就一碗咸菜,不值啥的,给您尝个鲜儿,若是店里客人吃着好,回头咱们说不定还能合作呢!”叶小云把高丽咸菜倒进陈姐拿出来的碗中,便重新出去张罗自己的小摊儿了。

    她把带来的塑料布铺在地上,将背筐里择过又打好捆儿的大叶芹取出来,也不像其他人那样随便堆在一处,而是一捆捆挨着摆好,嫩绿的叶子朝外,水灵灵地,看着就叫人喜欢。

    不多时,上早班的人就陆续涌向厂门口,路边摆摊的人也越来越多。

    “喂,这是我的地方,你哪儿来的啊?小小年纪一点儿规矩都没有,赶紧收拾东西腾地方!”

    叶小云抬头,见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背着背筐,手里还挎着一个篮子,满脸不善地看着她。

    叶小云皱眉道:“大娘,这门口又没有划定摊位,先到先得,我都摆好了,哪有让我腾地方的道理。”

    周围摊位的人却都低头假装忙碌,根本没有人出来替她说句公道话。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