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字之书
    张洁用12年完成《无字》,这是献给她母亲的书,她说,以前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给它做准备。

    我用12天读完了《无字》,陪着主人公吴为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这就是文学,作家用她的全部心力去创作,而读者只需在很短的时间内领略其心智和阅历的结晶。

    第一次读《无字》,我才20岁,对着书里酣畅的长句子划惊叹号,疯狂地抄录喜欢的词句,那些句子在我接下来的十年生活中不断冒出来。

    当我不思进取的时候,我想到张洁这样评价叶莲子:凭着她的聪明才智,本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蹩脚的男人身上。

    当我对母亲的唠叨感到厌烦的时候,我想到张洁这样描写吴为和她母亲叶莲子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吴为最爱的人是叶莲子,谁也无法将她们分开,连至爱胡秉宸也不能。

    当友人在婚姻中委曲求全时,我会这样劝她:我们一定要像禅月那样,坚强、独立、理智,不要像叶莲子和吴为那样忍气吞声、歇斯底里、孤注一掷。

    当友人诉说婚姻苦闷时,我会劝她:太近了,太近了,对方已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太远了,太远了,对方的激情已在初见时燃尽,连国家的栋梁,抗战的英雄胡秉宸都经不起婚姻的打磨和审视,何况平凡的你我。

    当我走进婚姻时,我会跟对方说:将来不要指责我脸色暗黄,因为那一定是你脾气太坏,一个女人的容貌和丈夫的态度息息相关。

    ……

    这些都是好句子,是张洁历时12年的心血,是我一大本摘句中不用去翻就能想起的句子,它们无声无息地陪我走了十个年头。

    十年前读完《无字》,感觉天昏地暗,满纸都是吴为对顾秋水化解不了的仇恨,吴为和胡秉宸之间逾越不了的鸿沟,吴为和周围人之间格格不入的孤独,还有历史洪流中,每个个体的身不由己,唯一的亮色是叶莲子和禅月给予的母女亲情,以及女读者茹风的帮助和相知。

    合上书页,天空很蓝,却觉得险象环生,人生惨烈。

    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我那时的答案是一定不要再读小说,因为小说实在是害人不浅,它虽然是虚构的文体,却在用真实的细节和体悟做支撑,小说的真实,大大超过了其它文体,也超过了那些一本正经的历史书,读了小说的人,别想粗枝大叶地过一生。

    于是,为了能够获得尘世的幸福,我开始抛开书本,不愿再去阅读那些喜欢的小说,可是,过了一段大大咧咧的日子之后,我又开始怀念那些留在心里的小说,想起那个长长的书单,于是告诉自己,怕什么,我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没有哪个人、哪本书可以影响我的价值观了,再也不会在文字里划问号和惊叹号了,闲暇时候读一读又何妨?

    可是,十年后再读《无字》,更多的是对于写作的启发,因为关于生活的体验已经告一段落,十年时间,我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体悟的都体悟了,加上熟悉故事内容,就不大关注书中表达的感情,只思考作者那样写的原因和目的。书中对童年创伤和原生家庭的挖掘值得仔细体会,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选择和命运的探索值得思考。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字里行间的叙述,总是恍惚看到四十多岁的萧红,我总觉得,萧红和吴为很相似,如果萧红能活到作者张洁的年纪,她一定能写出比《呼兰河传》更深刻的小说,她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一定能发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写一个属于萧红的说不尽的时代,也能像吴为那样,走出男人的迷宫,不再为爱受苦。可惜,她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一岁,没有后来。

    有一位作家,承认《无字》是个特立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